8月“大限”前緬甸爭取特朗普猛砍關稅,提議對美或可零關稅
爲了避免美國總統特朗普下月開徵超高對等關稅,緬甸在爭取在關稅“大限”到來前提出有吸引力的條件,讓特朗普大幅降低關稅。
美東時間7月10日週四,緬甸軍政府提議,緬甸對美國出口緬甸的商品徵收零到10%的關稅,美方則將40%的對等關稅降至10%至20%。緬甸方面還表示,緬甸政府準備派高級別代表團赴美談判,呼籲特朗普政府考慮放寬或取消對緬制裁。
自特朗普通知多國美國將實行新的對等關稅以來,這是緬甸政府首次公開提出換取美國猛砍新關稅的條件。
7月7日週一,特朗普在旗下社交媒體披露致日韓等14個國家領導人的信函,通知從8月1日起將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央視新聞提到,特朗普的信函稱,將對所有緬甸的輸美產品徵收40%的關稅。
緬甸對等關稅從44%降至40% 特朗普信函暗示調整空間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在特朗普週一發佈的第一波徵稅函中,大多數國家定於8月1日生效的關稅都低於或持平4月2日特朗普最初公佈的對等關稅,只有日本和馬來西亞面臨的新關稅高於最初的水平,均從24%略爲提高至25%。
緬甸面臨的關稅從44%降至40%,儘管如此,仍是第一波徵稅函中的最高水平關稅,僅低於週三公佈的對巴西征稅水平50%。
特朗普在信函中稱,新關稅將獨立於各類行業性關稅,任何試圖通過第三國轉運來規避新關稅的做法,將被徵以更高的關稅,還警告,若收信國採取提高對美關稅的反制措施,美國將實行更高關稅。
據新華社,特朗普警告收信國領導人稱,
以上信函內容提到可能調整,讓一些美國的貿易伙伴看到了斡旋空間。而且,據央視新聞,7月7日週一,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延長所謂“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時間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
特朗普的行政令相當於將7月9日這個之前的關稅“大限”推遲到了三週多之後的8月1日。這實際上爲貿易伙伴延長了談判時間,將談判截止期延遲到8月1日,並在最初引發了華爾街對特朗普是否會落實其進口關稅的懷疑。
緬甸稱將積極談判 達成互利雙贏結果
特朗普公佈徵稅函次日,7月8日週二,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國管委)發言人左敏吞少將表示,對於特朗普的信函,緬甸政府的立場是,將進行積極的談判和迴應,希望通過談判達成互利雙贏的結果。
左敏吞稱,特朗普在信中在信中表達與緬甸開展貿易的願望,指出與緬甸存在貿易逆差。他重申“緬甸政府將進行建設性對話和迴應”。
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國政府將從8月1日起對包括緬甸在內的多個國家徵收關稅,服裝和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也有人稱,緬甸服裝工廠的美國訂單數量非常少,對緬甸裁剪-縫製-包裝(CMP)服裝行業而言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想象中的大。
本輪關稅調整可能是“以打促談” 東南亞小國或與美達成一定共識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點評美國對14個國家的新關稅認爲,本輪關稅調整可能依然是“以打促談”。本次涉及的國家重心在東亞及東南亞國家,可能仍有中美博弈的考慮,其中日、韓將作爲破局的主要突破口,推測特朗普APEC前後存在亞洲之行可能。
李超指出,一些經濟體量相對較小的國家在談判中和美國取得了一定進展,如柬埔寨、老撾、緬甸。美國對這些國家的關稅水平較此前有所降低。其中柬埔寨是本輪被加徵關稅國家中較4月2日關稅降幅最大的國家,降幅達13%,主因7月4日柬埔寨副首相孫佔託與美國東南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薩拉·阿勒曼就聯合聲明草案達成共識。其他國家未有明確消息發佈,但浙商政權認爲可能和美國達成了一定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