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抵定 UR、達明等協作機器人廠看好市況回升

高速成長的協作形機器人產業今年在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起對等關稅下,由於後市高度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資本支出縮手,衝擊協作機器人需求,加上中國大陸業者殺價競爭,影響全球協作機器人龍頭優傲科技( UR )及達明(4585)今年營運,不過,在對等關稅大致底定下,達明已釋出部分客戶需求回溫的訊號,UR也看好在集團綜效加持,以及推出「亞洲版」新品下,對2026年臺灣市場需求樂觀看待。

UR爲協作機器人龍頭,隸屬於Teradyne Robotics集團,UR全球市佔率約達三成,成立至今,在全球已銷售超過10萬臺機械手臂。

Teradyne Robotics臺灣業務總監鍾秉光指出,從臺灣產業勞動力結構來看,國內少子化,加上持續需要引進外勞可見,廠商對自動化有龐大需求,UR看好臺灣半導體及伺服器產業商機。

鍾秉光分析,臺灣伺服器產業供給跟不上需求,而UR很早就跟國內電子五哥其中幾個業者合作,提供協作機器人供工廠使用,而臺灣在半導體產業具有強大競爭力,是UR在臺灣持續耕耘的重點產業。

根據研調機構《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報告,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21年已達到13.5億美元,並預計在2028年將飆升至163.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42.7%。

不過,儘管UR爲協作機器人龍頭,但近幾年在中國大陸市場遭遇不小挑戰。首先在價格方面,陸廠強力殺價競爭導致產業競爭加劇,其次則是交貨時間,由於UR過去主要在歐洲生產機械手臂,產品交貨時間往往比不上亞洲系廠商快速。

爲此,UR今年開始推出專門針對「亞洲版」的協作機器人,在亞洲生產,不僅價格更具競爭力,且交貨時間也同步大幅縮短。

而今年因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各國發起對等關稅政策,在稅率高度不確定下,導致UR、達明等協作機器人業者部分客戶設備投資縮手,影響相關業者上半年業績。

展望後市,鍾秉光樂觀看待2026年UR在臺灣市場動能,預期表現將優於今年。主要是因UR推出更具競爭力的「亞洲版」產品,加上母公司Teradyne在半導體設備產業強大競爭力,以及同集團、專注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MR)領域的MiR公司等協同作戰,在客戶羣整合下,有望達到綜效。

在達明方面,達明今年第2季度受到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導致部分客戶暫緩拉貨、影響營運,對此,達明迴應,先前因爲關稅變數,部分客戶建廠選址作業暫緩,隨着關稅政策逐漸底定,客戶端作業會步上軌道,屆時成長動能可恢復。

法人看好,隨着客戶部分重啓拉貨動能,達明下半年營運有望優於上半年。

UR協作機器人。記者吳凱中/攝影

Teradyne Robotics臺灣業務總監鍾秉光。記者吳凱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