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堵東協幫中國 貿易協議藏「毒丸條款」
美國總統川普10月26日與馬來西亞簽署對等貿易協議和關鍵礦產協議。東協峰會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左)26日在機場迎接川普(右)。 (歐新社)
川普政府在美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的貿易協議中加入「毒丸條款」,規定如果對方簽署「危及美國基本利益」或「對美國國安構成實質威脅」的類似協議,美方可終止該協議。這形同美國在與中國大陸的戰略競爭中,創造一項新的外交武器。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類「毒丸條款」被納入美國上週與馬來西亞、柬埔寨簽署的兩項新協議中。貿易專家指出,這些極不尋常且範圍廣泛的條款,相當於對這些與大陸保持密切貿易關係的國家進行「忠誠度測試」,可能重塑未來美國與東南亞及其他地區的貿易談判。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教授伊文奈特表示,這類條款範圍很廣,賦予美國單方面終止協議權力,讓美國在東南亞獲得新的使力工具。與馬來西亞簽署的協議還包含一項條款,要求配合美國的制裁及其他經濟限制措施。
伊文奈特說:「毒丸條款將貿易協議從純粹商業工具,轉變爲管理夥伴國對外經濟的工具。」
智庫「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經濟戰略中心主任狄梅齊茲說,這些毒丸條款是「多邊主義棺材上再釘一根釘子」,反映美國擔心中國試圖主導區域供應鏈,但這種條款效用仍有待觀察。
她說:「這是川普在說:『我是老大,你必須跟我做生意。』其目的就是防止中國透過這些東協國家滲透美國市場。」
這些毒丸條款是附加在百分之四十的「轉運關稅」上,也就是美國會對經由東南亞港口轉運的中國商品徵收「轉運關稅」。
分析家正密切關注美國與泰國、越南等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關稅協議,看看是否也會納入毒丸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