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多頭無視非農“爆雷”,降息預期利好人民幣、黃金
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爆雷”,但美股回調只持續了一日。在疲軟的就業數據和超預期的財報數據之間,交易員似乎暫時選擇了後者。
不過,這份就業報告影響深遠,不僅將9月美聯儲降息預期迅速推升至75%,更是將影響大類資產配置的邏輯,例如對人民幣和黃金走勢都產生實質性影響。
非農“爆雷”陰霾秒散
這份非農報告“爆雷”程度之大,足以讓美國總統特朗普解僱勞工統計局局長。
7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僅爲7.3萬人,遠低於預期的10.4萬人。更令人大爲不安的是,6月數據從14.7萬人大幅下調至1.4萬人,5月數據也從14.4萬人大幅削減至1.9萬人。這意味着兩個月裡,25.8萬個就業崗位“憑空消失”。這並非小波動,而是徹底的下滑。
上週五(8月1日),美股大跌近2%。這是“對等”關稅暫緩以來的首次實質性回調,標普500指數此前一路反彈,幅度接近25%。
“美股上週無論是LO(長線多頭)還是HF(對衝基金)都開始賣出,交易臺總體分別淨賣出45億美元和15億美元。最大的賣出量發生在上週四,反映月底數據和業績兌現。8月1日,特朗普宣佈更高關稅稅率,同時非農就業數據低於預期,引發市場對於9月降息概率提升的預期。由於驅趕非法移民,一些服務型行業近幾個月的就業數據增速放緩,並在6月首次出現負增長,這也貢獻了一些就業數據下滑趨勢。”某美資行交易員對記者提及。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特茲烏斯(Jan Hatzius)發給記者的郵件顯示,5月和6月美國新增就業崗位共被下調了25.8萬個,這是自1968年以來在沒有被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定義爲衰退期的年份中最大規模的兩個月下修。此次修訂幾乎平均分佈於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去年同期也出現了就業增長放緩及數據下調的情況,但幅度僅爲今年的一半左右。
該機構認爲,這些數據支持其對美國經濟目前處於“低於潛在趨勢”增長狀態的判斷,而且數據的下修可能仍將持續,預計9月9日將發佈3月非農就業基準修訂的初步估算,下修可能高達55萬到95萬個崗位,相當於將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的月增長由目前的14.5萬下調至6.5萬~10萬。
然而,市場只回調了一天,因爲降息預期暴漲以及財報數據十分強勁。
高盛宏觀團隊預計,美聯儲將從9月起到年底前連續降息3次,每次25個基點。如果8月的就業數據繼續惡化,9月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也將提升。
同時,因爲盈利數據的持續走強,摩根士丹利8月3日表示,目前對未來12個月的美股更有信心。過去一週,大型科技公司(META、亞馬遜、蘋果、微軟)財報表現強勁,雲計算、電商、廣告業務均出現明顯加速,且事後盈利預測均被上調,但股價反應卻不及預期(只有META在發佈財報後第二天給了投資者實質性回報)。這反映出當前盈利預期較高、持倉已偏重,以及整體宏觀環境不利。
但業績走強是不爭的事實。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在發給記者的郵件中稱,在從3月到4月“投降日”的市場最低點的幾個月裡,標普500指數成份股平均下跌約30%,股票市場的下跌已遠超宏觀數據滯後顯示的疲軟。最新就業報告與這一動態一致,滯後的兩個月非農就業淨修正值是新冠疫情以來最糟糕的。4月初與關稅相關的事件標誌着始於2022年初的“滾動式盈利衰退”進入終結階段。
簡而言之,摩根士丹利認爲,股票在壞消息爆發時已經觸底,而4月顯然標誌着2024年開始的熊市的底部。這些發展催生了一輪新的牛市,目前牛市剛持續了4個月。
話雖如此,牛市也會出現回調。威爾遜認爲,過去幾周,由於關稅對增長數據(包括宏觀和微觀層面)的滯後影響,投資者預期三季度會出現適度回調。但最終關稅相關的通脹將是暫時的,且在某些行業,關稅甚至可能具有通縮性(破壞需求),例如在定價能力難以實現的消費品行業。
“我們會逢低買入。儘管短期內存在風險,但在盈利、現金流增長改善的推動下,我們對12個月的樂觀觀點越來越有信心。驅動因素包括正的經營槓桿、人工智能的採用、美元走弱、‘大而美法案’帶來的現金稅收節省等。”威爾遜稱。
美元弱勢盤整、人民幣跟隨
非農“爆雷”當日,連續反彈、正要衝擊100大關的美元指數戛然而止,一舉跌回了98區間。
即使美股強勁,未來一段時間機構對美元弱勢攀升的共識仍然維持,而弱美元恰好也是提振美股盈利的一大利器——許多大型科技企業約60%的營收來自海外,標普500成份股的整體海外收入佔比亦接近30%~40%。
高盛在貿易協議落地後上調了歐元區和日本的增長預測,歐央行不再繼續降息,日本央行繼續加息。相比之下,美聯儲大概率在9月後開始降息週期,美元可能繼續貶值。
不過,不乏交易員仍傾向於逢低買入美元。外匯專家、浙商中拓集團金融市場業務部總經理劉楊對第一財經表示,上週美國勞工統計局局長被解僱,美聯儲理事會一成員意外辭職,市場焦點轉向特朗普對政策制定的影響,傾向於繼續逢低看多美元和美債。
劉楊此前也表示,人民幣走勢未來仍將大概率跟隨美元指數,但波動幅度並不對稱,可能美元指數走強1個單位,人民幣對美元只會貶值1/5個單位左右。中國央行或仍將維持中間價的穩定偏強,應對未來可能的不確定性。
當前,機構對於人民幣走勢仍持觀望態度,不確定性仍存。渣打中國宏觀策略主管劉潔對記者稱,下行風險在於,關稅影響可能在下半年更加顯著,出口增速或將放緩。貿易順差可能從歷史高位回落,經常賬戶順差也可能隨之減少。此外,政策層對人民幣升值的意願較低。由於政策重心轉向提振通脹(“反內卷”),匯率升值反而不利於此。
多家機構的人民幣預測出現較大分化。例如,渣打預計2025年底美元/人民幣將上行2.5%至7.35。若美元貶值或升值10%,人民幣或將測試7.05或7.5;樂觀陣營則由高盛領銜,該機構預計未來6個月和12個月的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目標價爲7和6.9。
黃金中期仍有望走強
近階段,金價持續在每盎司3300美元附近震盪,在5月突破3500美元后便顯得乏力。然而,疲弱的美國非農數據給了黃金一針強心劑,黃金現貨調漲至3400美元大關。
地緣風險下降、“對等”關稅推遲等因素此前導致金價疲弱。更關鍵的則是央行需求,7月3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二季度全球黃金需求報告顯示,“購金主力軍”全球央行的購買量有所放緩,二季度淨購金166噸,增儲量同比減少21%。不過,中國人民銀行二季度淨購金6噸,上半年累計增儲19噸,截至6月,連續8個月增持黃金。
非農“爆雷”帶動的降息預期有望助力金價。歷史數據顯示,降息週期開始之前,金價即會開始反應。同時,央行購金的趨勢也有望持續。
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對第一財經表示,二季度央行購金較一季度小幅放緩,但上半年總體維持在五年平均水平以上,較十年平均高出40%以上,預計未來仍將成爲購金主力。《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95%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將進一步增加。
在“去美元化”浪潮中,黃金成了最理想的替代物之一。瑞銀財富管理中國區主管呂子傑對記者表示,調研顯示,就黃金等貴金屬的配置而言,超過五分之一(21%)的家族辦公室預期將大幅或適度增加配置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