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赴美設廠晶片關稅100% 藍委:打破賴「民主供應鏈」神話

國民黨立委許宇甄。 (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6日美股盤後發表重大談話,宣佈將對進口到美國的半導體晶片「課徵100%關稅」,但不包含有在美國設廠的企業。對此國民黨立委許宇甄直言,川普此話徹底擊潰賴政府高唱多時的「民主供應鏈」神話。半導體供應鏈被迫要離開臺灣,美國從頭到尾都把臺灣視爲可以利用的戰略工具,甚至是被犧牲的經濟墊腳石。

立法委員許宇甄嚴正抨擊,美國總統川普今日投下震撼彈,表示未來出口至美國的半導體產品,若未在美設廠,將被課以高達100%的對等關稅,唯有在美生產者纔可以豁免。所謂「非紅供應鏈」與「全球半導體民主夥伴倡議」,根本只是賴政府自我感動、脫離現實的空洞口號,既無戰略遠見,也無產業升級轉型規畫,反而讓臺灣陷入國際經貿重組的邊緣,被迫承擔高風險、低迴報的經濟代價。

許宇甄指出,賴清德不久前還宣稱臺灣要成爲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關鍵樞紐,建立具韌性與可信賴的半導體供應鏈。如今川普一句話就讓全球產業界看清真相,只要不是在美設廠的企業,就等着被課徵高額關稅。

許宇甄進一步指出,臺灣自1980年代起走上產業升級之路,逐步從勞力密集轉型爲技術密集產業,奠定了全球電子與半導體重鎮地位。2024年對美出口中,以伺服器爲主的自動資料處理機出口高達515億美元,佔對美出口比重近五成;若加上晶片與零組件,更佔臺美貿易順差高達82%。若企業爲了避稅、減壓而大舉前往美國設廠,臺灣將不只是失去產能,而是出口結構、經濟信心與國家競爭力都將面臨全面崩解危機,更糟糕的是,臺灣將失去矽盾的保護。

許宇甄警告,2025年上半年資通訊與電子零組件出口總額已突破2000億美元,佔總出口七成以上。一旦這些核心產業鏈大量外移,美國可以歡喜收割,臺灣卻要迎來產業空洞與結構性失業危機。誰來保住臺灣中小企業?誰來穩住勞工的飯碗?政府的產業政策能否即時補位?還是又只剩政治口號、精神喊話?

許宇甄痛斥,賴清德宣稱臺美是「堅定的夥伴」,但從川普公開談話可知,美國從頭到尾都把臺灣視爲可以利用的戰略工具,甚至是被犧牲的經濟墊腳石。所謂的「供應鏈重組」,實質就是「美國優先」,沒有臺灣的位置。唯一還相信這套說詞的,只有賴清德自己。賴政府對外談判毫無談判力,對內也沒有任何產業防衛與轉型計劃,只會虛張聲勢、自欺欺人。

許宇甄嚴正呼籲,賴政府必須立刻停止外交幻想,認清川普要對臺灣重要產業進行掠奪的本質。賴政府應立即啓動更務實的談判機制與產業因應方案,以捍衛臺灣的經濟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