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稅環球晶德州廠續擴建 「美國製造」要催供應鏈本土化
環球晶美國德州謝爾曼市12吋晶圓新廠,目前一期已經完工。(王玉樹攝)
環球晶德州廠一期雖完工,但廠房設備進駐約3到4成,仍在持續運送中。(王玉樹攝)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右)到訪德州廠,環球晶總經理Mark(中)與營運長Wyatt(左)迎接,交換臺美投資互利意見。(王玉樹攝)
環球晶營運長Wyatt(左2)向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左1背對者)說明,德州晶圓廠的生產過程。(王玉樹攝)
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供應商環球晶5月啓用美國德州謝爾曼市12吋晶圓新廠,並規劃第3、第4期擴建計劃。不過新廠目前設備進駐約3到4成,尚未全產能。面對全球關注的美國對等關稅與半導體稅率,環球晶因爲身爲晶圓廠在地化先行者,可以受惠,也正配合「美國製造」政策,Call供應鏈回來本土。
美國總統川普說兩週內要公佈232調查,半導體稅率可能達100%,甚至300%。環球晶總經理Mark表示不擔心,因美國已經超過25年沒有新建300毫米(mm)的晶圓廠,環球晶是第一個行動者。
美國政府除有提供《晶片法案》、投資稅收抵免(AMIC)等優惠措施,他認爲現在再加上關稅與232調查,對比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公司可因此受惠。
Mark強調,環球晶赴美投資,是因爲董事長徐秀蘭觀察到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政府,都在加速推動「美國製造」政策。而矽晶圓雖然是約130億美元的小產業,卻支撐着65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未來隨着AI快速發展,很快會成長爲1兆美元產業。而目前美國本土只有約3%的300毫米晶圓產能,且沒有先進晶圓生產,環球晶就是要補上這個缺口,讓美國能自給自足。
他說德州本身有半導體的歷史,過去奧斯汀曾被稱作「小矽谷」。雖然20、30年來很多產業移到海外,但公司的目標是儘可能讓供應鏈本土化,鼓勵他們回來。
對於環球晶第一期啓用後進度,環球晶營運長Wyatt Watson說明,建設部分都已經完成,目前設備安裝大約完成30%至40%,剩下的正在運送,已開始小規模生產。
至於《晶片法案》延續與否,Wyatt直言,確實會影響到環球晶的擴張,不過公司策略是依市場需求推進,不會冒進,包括第三期、第四期都有規劃。因爲矽晶圓的毛利不像臺積電那麼高,必須格外謹慎,會確保有長期合約(LTA)與客戶預付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