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AI研究獨強真相:來自中國人才比例居冠 高於美國本土研究人員

美國AI產業的主力研究人員有40%來自中國大陸,比例超過美國籍的大學畢業生。圖爲廣州市招聘人工智慧產業人才。(圖/中新社)

在人工智慧(AI)研究方面引領世界的美國在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正在加深與中國的對立,但是實際上支撐美國研究能力的「幕後英雄」就是中國人。美國智庫的分析顯示,在美國企業和研究機構任職的傑出AI研究人員中,中國的大學畢業生佔約40%,比例超過美國大學畢業生,這些來自中國的AI研究人才,構築了美國AI產業的主力。

《日經中文網》報導,AI研究在全世界備受關注,從2024年的諾貝爾獎來看,在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領域,AI相關的研究成爲頒獎對象。獲獎者是美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的相關人士,給人美國AI研究水準很高的印。

不過,美國研究人才的來源如何仍值得進一步探索。報導指出,美國保爾森基金會 (Paulson Institute) 下屬的馬可波羅智庫 (MacroPolo)將2022年和2019年在AI國際頂級會議「NeurIPS」上發表論文的作者作爲頂級研究者進行分析,顯示2022年穀歌和史坦福大學等美國企業佔據了前10名中的7個機構,足證美國AI研究獨強的格局,而中國則緊追其後。2022年起自中國的論文快速增加,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也擠進前10名。

報導表示,馬可波羅智庫的分析中發,美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專門研究AI的頂級研究人員中,畢業於中國大學的人數最多。這些機構僱用來自中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的比例在2019年爲27%,在2022年更增至38%,超過了從美國大學畢業的37%。這些來自中國大學本科生幾乎都是在中國的大學畢業,然後再到美國攻讀研究生。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革新智慧統合研究中心負責人杉山將表示,「來自中國的一定比例的優秀年輕人正在爲企業和研究機構的發展做出貢獻」。

至於今後美國獨強格局是否會動搖?如果中國的政府和企業吸引人才迴歸國內,其AI領域的研究能力有可能一下子提高。若以1990年代以後中國推出的「海龜(歸)政策」和「千人計劃」爲例,中國確能重用從歐美回國的留學生來推動科學研究的發展。

報導說,從目前情況來看,科技巨頭和研究機構聚集美國作爲工作地點頗具人氣。馬可波羅智庫2022年的分析顯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約有80%選擇美國作爲就業目的地,因此美國保持較高研究能力的可能性最大。

科學雜誌出版巨頭施普林格.自然 (Springer Nature)也指出了中國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弱點,在有關AI的國際聯合研究上,2024年評估科研能力的《自然指數》顯示,與美國和英國相比,在AI領域上中國研究機構單獨進行研究的情況較多,「中國AI研究成果出現大幅成長,但卻與全球研究網絡有脫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