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就有1人代謝症候羣!罹心血管疾病風險增6倍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可協助民衆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記者廖靜清/攝影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國人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有關。肥胖與「代謝症候羣」關係密切,依據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至64歲民衆代謝症候羣盛行率爲24.8%,等於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羣。其中,男性盛行率爲30.4%,高於女性19.7%,威脅現代人的健康。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健康臺灣政策提倡2030年的慢性病死亡率要下降1/3,所以有三高888防治計劃,包含要找出三高及代謝症候羣個案。導致三高慢性疾病的風險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量不足、過量飲酒及煙品使用,國健署推動「代謝症候羣防治計劃」,協助民衆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吳昭軍說,三年來已協助39萬人進行健康管理,近2成已逆轉爲非代謝症候羣。而三高病患則納入慢性病相關計劃照護,提升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控制三高相關慢性病的病程。另利用健保署「健康存摺」系統,強化數位轉型整合個人就醫及健康資料,並導入數位化工具,協助醫師追蹤病患健康資訊。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黃啓嘉表示,代謝症候羣是一種健康狀況,如果數值亮起紅燈,就應該及早介入、改變生活型態,避免進入疾病照顧歷程。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自114年起再升級,將年齡下調至30歲,目的是更早發現三高慢性病風險,並建立年輕族羣的健康管理習慣。
黃啓嘉強調,貧窮來自於疾病,罹患代謝症候羣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比一般民衆高出2至6倍。維持健康生活習慣是關鍵,只要做好前端健康管理,在不用藥的前提下降低身體負擔,減少日後發生心血管疾病及住院的風險,遠離中風、洗腎威脅。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廖文鎮理事長表示,近三年來,全國近3000家診所已收案約39萬人,在接受三次追蹤管理的10萬人中,有近五分之一民衆成功逆轉代謝症候羣。雖然有些慢性病來自於遺傳,但是延後疾病的發生,可以延續好的生活品質,不只活得久更要活得好。
國健署連續二年辦理「戰勝代謝症候羣」獎勵活動,即日起至9月底止,可至活動網站報名,有機會拿大獎。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黃翠華常務理事分享,吃對三招逆轉代謝症候羣,包括雜糧飯、彩虹蔬菜、植物性蛋白質與魚肉,其豐富纖維質及礦物質,有助於維持健康。
國人每4人就有1人代謝症候羣,罹心血管疾病風險增6倍,國健署呼籲建立健康生活習慣。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