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點︱全球氣候治理,中國有多少話語權
全球變暖是不是在發生?全球變暖是不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我們是不是應該儘快做出努力?對這些問題,公衆中可能還有許多人爭論不休。但在科學界,其實早已有了確定的回答。兩位科學家真鍋淑郎和克勞斯·哈塞爾曼,因此獲得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巴黎協定》呼籲,把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相對於工業化前水平的升幅控制在2℃之內,並努力限制在1.5℃之內。
然而許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要算賬就要有數據,而以前國際上只相信美國和歐洲的數據庫。近年來,中國的數據庫終於獲得了國際承認。領導這項工作的正是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關大博教授,關大博教授團隊建立“中國碳覈算數據庫(CEADs)”,以點源尺度精準追蹤碳排放,覆蓋中國及其他發展中經濟體。這一數據庫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錨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傳播系副主任袁嵐峰對話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基礎科學講席教授關大博,東方衛視8月27日22點,上海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8月28日22點30分播出。
編輯: 劉俊
責編: 康萬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