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皆賽場,你在哪裡看“蘇超”?
(來源:南京晨報)
轉自:南京晨報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劉靜 攝
↓8月17日晚,“蘇超”第九輪南京隊vs鹽城隊在南京奧體舉行, 現場座無虛席,6萬多名球迷助威。 聶振紅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8月17日晚,“蘇超”南京主場對陣鹽城的比賽在奧體中心上演,超過6萬名球迷的吶喊聲震耳欲聾,將“蘇超”開賽百日的慶典推向高潮。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餘萍 攝
8月17日,“蘇超”南京主場迎來了60633名觀衆,刷新了國內業餘足球賽事的現場觀衆人數紀錄。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餘萍 攝
8月17日晚,“蘇超”第九輪南京隊主場對陣鹽城隊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南京隊以3:2的比分,取得該場比賽的勝利。現場60633名觀衆刷新上個月南京奧體創下的“蘇超”最高現場觀賽人數紀錄。
從奧體中心主場的震天吶喊到遍佈全城的87處“第二現場”,再到居家屏幕前的沉浸式觀賽,多元場景勾勒出觀看“蘇超”的全民熱情。那一刻,整個金陵城皆是賽場,每一個觀賽的人,都是這場比賽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現場直擊:綠茵激情與城市共鳴
南京奧體中心的夜空中,此起彼伏的“南京加油”“鹽城加油”聲浪貫穿全場。60633名球迷齊聚於此,見證着南京隊與鹽城隊的精彩對決。
現場看臺上人浪翻涌,助威聲浪直衝雲霄。球迷張女士注意到,身旁一位中年大哥格外投入,每次南京隊進球,他都要在過道上跳起來慶祝,像個孩子一樣興奮。“這就是城市足球的魅力吧!”她笑着說,“我也被這種純粹的快樂感染,跟着陌生人一起奮力吶喊助威。”
“作爲在南京工作的鹽城人,兩邊進球都會讓我激動!”球迷趙先生舉着手機在看臺自拍,屏幕裡能看到他身後一半穿紅色球衣、一半穿藍色球衣的球迷方陣。“剛剛還看到一個穿了件藍紅相間的定製T恤的小姑娘,估計也是差不多情況。我在南京生活五年了,早就把這裡當第二故鄉,看到鹽城老鄉也特別親切。”當鹽城隊扳平比分時,他激動地叫好;而南京隊絕殺時,他也跟着全場一起跳躍慶祝,T恤上的汗水見證着這場特殊的觀賽經歷。
“現場見證了這場酣暢淋漓的反敗爲勝!”帶着兒子來看球的王先生難掩激動,他的嗓子已經喊得沙啞,卻還在給兒子講解剛纔的戰術配合。他坦言自己全程都在緊張,尤其是鹽城隊反超比分時,手心都攥出了汗。“兩隊球員敢踢敢拼,奉獻了一場超級精彩的比賽!”王先生特別注意到客隊看臺上的鹽城啦啦隊,從開場到結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助威氣勢,“都是好樣的!”比賽結束後,王先生的兒子遲遲不願離開座位,拉着爸爸在看臺上等待球員謝場。“他在等着球員們繞場一週,近距離再次爲他喜愛的球員們吶喊。”王先生說。
“第二現場”:大屏打造全民狂歡
對於沒搶到票的球迷而言,金陵城中的“第二現場”同樣是觀賽主戰場。南京市文旅局聯合相關部門精心打造87處“蘇超”“第二現場”觀看點,早已備好大屏迎接球迷。
“奧體中心的票沒搶到,早就聽說華採天地有‘第二現場’。”市民劉先生一家三口吃完晚飯,7點不到就來到建鄴區華採天地的下沉廣場,找了個靠前的位置,坐等開賽。劉先生6歲的兒子拿着助威的小喇叭興奮地跑來跑去,妻子則在旁邊的小吃店買了炸雞塊和果汁飲料,一家三口的觀賽“裝備”準備得十分齊全。作爲住在附近小區的居民,他們步行十多分鐘就能到達這個被商圈霓虹環繞的觀賽點。現場有不少像劉先生這樣的家庭,家長帶着孩子在互動區玩足球射門遊戲,孩子們的歡笑聲與商家的促銷廣播交織在一起,充滿了市井煙火氣。“前兩天帶孩子逛街的時候就來這裡踩過點,今天特意早點來佔位置。”劉先生笑着說,兒子已經學會了幾個簡單的助威口號,正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練習。
當絕殺時刻到來時,整個下沉廣場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觀衆們情不自禁跳起來慶祝,分享着這份突如其來的喜悅。“雖然不在奧體現場,但這裡氛圍一點不差。”劉先生難掩激動,小朋友們也格外興奮。當終場哨聲在奧體中心響起,全城87處大屏前的歡呼仍在迴盪,足球的激情沸騰在每一個觀賽人體內。
居家觀賽:客廳裡的沉浸式助威
“以前總覺得足球比賽沒意思,現在居然每場都盼着看。”球迷陳女士緊盯着電視屏幕,茶几上擺着啤酒和滷味,儼然一副資深球迷的架勢。這位從事幼教工作的年輕人,三個月前還是個對足球一竅不通的“小白”,如今卻能準確叫出南京隊主力球員的名字,甚至能分析幾句戰術打法,這樣的轉變源於同事們熱烈的觀賽討論。“辦公室同事經常聊‘蘇超’,耳濡目染就跟着看了一場,結果徹底入坑了。”陳女士笑着說,“今天的比賽真是驚心動魄,精彩非常!9月6日的比賽,我一定得搶票去現場看!”
同樣在家觀賽的年輕白領小張蜷縮在沙發裡,雙手緊緊攥着抱枕,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屏幕。“太緊張了,在家看都手心冒汗!”比賽最後幾分鐘,他緊張得站了起來,在客廳裡來回踱步,嘴裡不停唸叨着“穩住穩住”。南京隊絕殺進球的瞬間,他激動得把抱枕扔到空中,立刻拿起手機跟朋友們分享喜悅。
“雖然沒搶到票,但是在屏幕前我也喊破了嗓子!”剛工作的小李在出租屋裡,對着筆記本電腦激動地吶喊,室友也在旁邊敲着桌子助威。他們把小桌子搬到客廳,擺上零食飲料,把出租屋變成了臨時觀賽點。作爲資深足球迷,小李看得格外投入,時不時給室友講解戰術配合。終場哨響後,他的嗓子已經喊得沙啞,卻還在興奮地和室友覆盤比賽。儘管沒能去現場,屏幕前的他們同樣盡情釋放着對足球的熱愛。
結語
雖然身處不同的空間,卻因爲同一場球賽擁有了相同的喜悅與激情。當最後一波歡呼聲漸漸平息,城市的各個角落仍殘留着“蘇超”帶來的熱度,期待着下一輪賽事的到來。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周卉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