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屋送裝潢暗藏陷阱 專家教你3招避開裝修蟑螂
文/朱福山
近期爆出一起「買屋送裝潢」的團購詐騙事件,受害戶數逾百戶、金額恐破億元。民衆原以爲能撿便宜,沒想到協力廠商跳票,裝潢款全數蒸發。事實上,隨着房市轉冷,不少建案以「送裝潢」、「交屋即入住」等話術吸引買氣,然而看似優惠的方案背後,往往潛藏着法律與交易風險。
設計師推薦暗藏回饋機制
執業逾20年的哲空間室內裝修設計總監吳宜哲指出,消費者容易受代銷或房仲的推薦影響,誤以爲對方介紹的設計師或裝修公司可信賴。「上千萬元的房子佣金都給了,幾百萬元的裝修對方應該不會亂介紹吧?」這是多數屋主的心態。
知情人士透露,多數裝修案可能出現退傭或回饋代銷、房仲的情況,比例約落在5至10%之間,若再加上交際與人情成本,最終成本仍可能反映在消費者身上。
專家提點:避開裝修蟑螂的3步驟
吳宜哲提醒,裝修是高度客製化的工程,牽涉工資、材料與設計細節,一旦環節不透明,糾紛就容易產生。要避開所謂的「裝修蟑螂」,至少可先做到3件事。
首先,確認廠商是否具備「室內設計」與「裝修工程」雙牌照。其次,接洽的設計師本人是否擁有「室內設計」與「裝修工程」雙證照。最後,簽約公司與實際負責設計師是否一致。他強調:「光是能做到以上3點,就能避開80%以上的裝修蟑螂。」
另外的20%,需要再查詢與瞭解:是否爲太新成立的公司、是否有訴訟糾紛的紀錄,以及是否能查詢到一些工程實績,或是施工細節,而不是都放滿美美的照片。
民衆若要自保,無論自行找的業者或他人轉介的,不妨到內政部國土署提供民衆查詢的網站「全國建築管理資訊系統入口網」,其中「人員證照查詢」可以查人,而「公司/機構證照資料查詢」可以查公司,領有登記證的專業設計、施工廠商。
吳宜哲提醒還要留意「有效期限」是否過期,及確認合約上籤約的廠商和負責的設計師,是否吻合,匯款的方式是不是匯入合法的這間公司,或是這個設計師的帳戶。吳宜哲透露,目前曝光的許多裝修蟑螂,皆無法通過以上的檢視。
找設計裝修公司前,民衆可至內政部國土署的網站「全國建築管理資訊系統入口網」,查覈相關資訊。
簽約前多觀察 施工圖比美圖更關鍵
合域開發主持設計師簡佑哲提醒,民衆在簽約前,除了查看公司過往作品與形象照外,更應主動要求參考其業績作品的「施工圖」,並比對是否與完工成果一致,若施工圖與完工後的美圖落差過大,往往代表團隊在實作環節上有斷層,提早發現可避免後續爭議。
他也指出,大多數屋主在決定設計公司前,通常已具一定的判斷能力,不妨透過洽談過程多瞭解施工步驟與流程細節,觀察對方對工序、混工等細節的理解深度,往往能反映其實際經驗與品質。
得獎不代表專業 獎項迷思恐成陷阱
最後,不具名的資深設計師透露,近來也有消費者反映,所接洽的設計公司雖曾獲得設計獎項,卻在實際施工階段問題不斷。「這也是一種迷思,因爲我們這一行幾乎所有獎項都有價碼。」他說。
即便是新成立、甚至未具合法登記的公司,只要支付報名費或製作費,就可能掛上多個獎項頭銜。重點是,這些獎項並不代表設計師實際參與設計圖面,也沒有評審到現場查看施工過程與完工品質。
民衆若以爲得獎等於專業,反而容易被光鮮形象誤導,忽略了查證公司合法性、作品真實性與實際工程能力的重要性,明明只要花點時間查證證照、覈對公司資料,就能避免掉入陷阱、少掉一筆不小的損失,但仍有不少民衆被「裝修蟑螂」耍得團團轉,看似撿到便宜的「送裝潢」,最後往往變成一場代價高昂的學費。
延伸閱讀》
買屋送裝潢,出事責任誰來扛?代銷薦證灰色地帶待釐清
帶裝潢貸款 輕鬆入住 破除實品屋 撿便宜迷思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臺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