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160億美元芯片大單砸向三星,還親自下場教建工廠

7月29日消息,特斯拉已與韓國三星電子敲定一份價值165億美元的芯片採購協議。這筆交易被視爲三星在芯片代工領域的一場關鍵勝利,有望提振其當前虧損的業務,但對特斯拉而言,這更像是一場着眼未來的長期佈局,短期內恐難解其銷量下滑與自動駕駛出租車規模化部署的燃眉之急。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上週日晚間確認,三星位於得克薩斯州泰勒市的新建工廠將爲特斯拉生產下一代AI6芯片。此前,泰勒工廠項目因難以吸引並留住大客戶而一度延宕,這份來自特斯拉的新訂單無異於爲其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受此消息提振,三星股價週一收盤大漲6.8%。市場普遍認爲,這份協議將幫助三星這家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在人工智能芯片代工領域追趕臺積電等競爭對手。儘管芯片投產尚需數年,對解決特斯拉的當前困境作用有限,但其股價週一仍上漲了4.2%。

馬斯克曾表示,AI6等人工智能推理芯片將主要部署在自動駕駛汽車和“擎天柱”(Optimus)人形機器人上,但他同時補充說,這些芯片擁有的強大算力也可用於支持更多的人工智能應用。

馬斯克週一在社交平臺X上發帖稱:“三星同意讓特斯拉協助其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這一點至關重要,我將親自坐鎮生產一線,加快項目進度。而且這家工廠位置很方便,離我家不遠。”

他在另一篇帖子中補充道:“165億美元只是保底價值,實際產值可能會高出好幾倍。”

目前,外界尚不清楚這筆交易是否與正在進行的美韓貿易談判有關。據瞭解,韓國正爲達成一項貿易協議進行最後努力,以期取消或降低美國可能徵收的25%關稅,並尋求在芯片和造船領域與美國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一位韓國貿易部的官員表示,他並未聽說貿易談判涉及這筆交易。

韓國NH投資證券公司高級分析師柳永浩表示,儘管這筆交易可能只佔三星三年邏輯芯片年營收的一小部分,但三星泰勒工廠“迄今爲止幾乎沒有客戶,所以這份訂單意義重大”。去年10月曾有報道稱,三星得州工廠項目因缺乏主要客戶,導致公司推遲接收阿斯麥的芯片製造設備。三星此前已將工廠投產時間推遲至2026年。

雖然官方沒有給出AI6芯片的具體投產時間,但馬斯克此前曾表示,下一代AI5芯片將於2026年底投產,市場據此推測AI6的生產將緊隨其後。不過,馬斯克在上週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又確認,AI5芯片將於明年年底進入量產階段。SK證券公司分析師李東柱(Lee Dong-ju)預計AI6芯片將在2027年或2028年投產,但他同時指出,特斯拉的項目向來容易“跳票”。

馬斯克曾表示,三星正在爲特斯拉生產用於完全自動駕駛系統(FSD)的AI4芯片,而臺積電將負責生產AI5芯片。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其代工業務也爲客戶生產設計的邏輯芯片。得州工廠項目是三星會長李在鎔戰略佈局的核心,旨在將業務從公司賴以成名的存儲芯片,擴展到芯片代工製造領域。然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集邦(Trendforce)的數據,三星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僅佔8%的份額,遠落後臺積電67%的絕對優勢。

韓國證券機構Kiwoom Securities分析師樸裕晃(Pak Yuak)表示,這筆交易有助於減少三星芯片代工業務的虧損。他估計,今年上半年三星芯片代工業務的虧損已超過5萬億韓元(約合36億美元)。

各方解讀:一場各取所需的戰略合作

《金融時報》從商業博弈的角度提供了更深層的解讀。報道指出,這份協議是三星有史以來從單一客戶手中獲得過的最大訂單,但若平攤到八年合同期內,對於年營收預計高達2300億美元的三星而言,每年約20億美元的合同額,僅相當於三天的營收。

該報推測,馬斯克實際上是在讓數量有限的芯片代工廠商相互競爭以不敢懈怠。報道認爲,對於一座產能嚴重閒置的工廠,三星完全有理由拿出優惠條件來吸引特斯拉這個大客戶,而這筆交易對特斯拉而言可能相當划算。

報道提到,即便這並非最賺錢的生意,但來自特斯拉的訂單能工廠帶來了“金字招牌”效應,有助於吸引其他大客戶;同時還附贈了管理諮詢服務——馬斯克計劃親自下場,協助實現生產效率最大化。

彭博社認爲,此舉對三星陷入困境已久的芯片代工業務是一場“及時雨”,預計每年將貢獻約20億美元收入,可爲該業務帶來兩位數的增長率。而且馬斯克計劃親自下場參與工藝優化,也顯示出協議的戰略重要性與雙方的合作誠意。

《華爾街日報》也強調,這是三星在美國代工業務領域的“重大勝利”,彰顯了其拿下全球頂級科技公司高端訂單的實力。報道認爲,這筆交易雖在三星整體營收中佔比不高,但對盤活其新投建的得州工廠項目至關重要。

CNBC則在訪談節目中將這份協議解讀爲美國本地化生產和供應鏈多元化的典型案例,有助於特斯拉降低對海外代工的依賴。報道分析稱,這筆長期合約將爲三星在美的芯片代工業務注入穩定訂單,也爲特斯拉自研AI芯片提供了有力後盾。但訪談嘉賓也提到,市場對三星能否滿足特斯拉對2nm及以下先進製程的需求仍存疑慮。(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