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科學覈算辦園成本是關鍵
“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戶、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惠民舉措。”7月2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有關舉措。會議明確,要指導各地儘快細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擔比例安排好補助資金,確保按時足額撥付。
會議提出,要加強動態監測評估,科學覈算辦園成本,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等羣體政策銜接和兜底保障。
這是對此前國家提出的“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落實。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工程,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科學覈算辦園成本是關鍵。辦園成本覈算關係到需要各級政府增加的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學前教育普惠率,實施免費學前教育,必須提高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而究竟需要增加多少財政投入,這就需要清晰覈算幼兒園辦學成本。
免費教育是好事,但會不會導致學前教育質量下降,這是不少幼兒家長關注的問題。如果推進免費學前教育,但財政撥款沒有補上免收保教費的經費缺口,或者因爲免費,而擠佔、減少對師資、課程(活動)建設等的投入,就可能影響到學前教育的質量。
推進免費學前教育,應確保辦園質量進一步提升,教師待遇進一步提高。這次國常會提出,要統籌考慮學齡人口變化、財力狀況等因素,堅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則,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幼兒園教師待遇,提升辦園質量水平。
根據適齡學生變化,我國2025年的在園幼兒數約爲3000萬,比2024年在園幼兒數3583.99萬還會減少500萬左右。按大城市幼兒園每個月800元保教費計算,讓每個適齡幼兒都享有免費政策,需要各級政府增加投入的財政經費約爲2400億元。考慮到全國地區差異,按每個月500元保教費計算,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需新增投入1500億元。把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提高到9%,基本可以實現免費學前教育的目標。這需要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情況,設立不同的中央財政、省級財政補助比例,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對於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學前教育實施免費教育的經費,可由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以及省級財政統籌加以保障。
考慮到適齡兒童大幅減少,2025年新入園的適齡幼兒不到1000萬,比2020年高峰期少700萬;2024年的在園幼兒(3583.99萬)比2020年的在園幼兒(4818.26萬)已經減少1234萬。
當前,我國各地都基本具備實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條件。要把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作爲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有力舉措。各地要明確推進免費學前教育時間節點。
推進免費學前教育,還有一個問題是,民辦幼兒園,尤其是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是不是也納入免費政策範疇,按公辦園的生均撥款,給予上民辦幼兒園的幼兒同樣的經費補助?國常會提到“統籌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就是迴應這一問題。
從受教育權保障,以及擴大教育公平出發,即便幼兒上的是營利性幼兒園,也有權享有平等的公共教育資源。爲此,做好公辦、民辦幼兒園補助統籌,可探索學前教育券制度,即按覈算的學前教育生均撥款標準,爲適齡幼兒發放學前教育券。由適齡兒童(監護人)自主選擇公辦園、民辦園,學前教育券覆蓋公辦園所有保教費,全部或部分覆蓋民辦園保教費,由幼兒園拿着學前教育券兌換財政撥款。這讓所有幼兒享有完全一樣的學前教育財政撥款,又能促進幼兒園平等競爭,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
還需要看到,免費教育不等於義務教育,推行免費學前教育,不需要修訂《義務教育法》,也不會強制適齡幼兒必須接受學前教育。而隨着在園幼兒減少,學前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以及免費學前教育全面推進,我國可以進一步把學前教育,或者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由此強化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保障投入力度,讓每個孩子享有高質量的普惠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