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玻璃心診療室】劉昭儀/「蛋」是莫驚慌

「蛋」是莫驚慌。圖/陳佳蕙

因爲較容易取得,以及多樣豐富的營養價值,餐桌上歷久彌新的超級食物「雞蛋」,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每個人的飲食資料庫中;每個臺灣人心中都有自己熱愛的番茄炒蛋、菜脯蛋、蒸蛋、荷包蛋……不同時空中,永恆存在的蛋料理全宇宙。

千變萬化蛋料理,一如孩子的可塑性

蛋,更是煮婦煮夫們的救贖,營養早餐需要它、救援加菜需要它、清冰箱菜色需要它、孩子生病更需要它──再不擅長料理的人,總有需要跟雞蛋交朋友、甚至變熟的時候;而且蛋是個好相處的大E人,可以非常彈性多變地適應各種組合或突發狀況,並維持飽滿的能量,輕鬆呈現。不論是初識或舊友、成功或失敗,料理蛋的過程,還能是充滿各種啓發與自我覺察的心靈大補帖!

蛋的各種樣貌有時候真讓人摸不透。有大有小,有冷藏有室溫,因爲吃不同的飼料而有不同的蛋黃色澤;再加上外觀的五彩繽紛,簡直讓料理人心慌意亂。不同的選擇像是要打開盲盒般忐忑,到底能不能掌握、發揮,讓蛋華麗變身呢?

我們捧在掌心的孩子,其實有點像雞蛋。每個都有自己的獨特性,有的可以成爲柔嫩可人的滑蛋,有的是內心戲很多的烘蛋,有的卻是邊緣酥脆有個性的煎荷包蛋。有時候站C位,也可以是綠葉;甚至只是工具人,成就了法式經典料理「法式澄清湯」,卻完全不留痕跡。你我的孩子都是不同的唯一,當然更不需要走相同的成長道路,或被複製爲單一模式。而是應該容許孩子多多探索嘗試,讓大人在更多的理解後陪伴引導,也許就能烹調變出一道創意又美味的蛋料理。

重複練習也是很重要的。便當菜的最佳救援投手就是玉子燒,如果時間有限又不熟悉工序,肯定會手忙腳亂、支離破碎。要能上手的最好方式,就是不逃避地把握每次機會,實作練習。剛開始做玉子燒,最大的挑戰便是因爲陌生而產生無知的恐懼,化爲驚慌失措後,全部亂了章法。但只要鼓起勇氣面對,原本混沌不明所以的食譜工序就會豁然開朗。

比如重要的火候掌控,就先由最保守的小火開始;至於內餡的排列組合,當然是看自家的口味喜好,豐儉由人。做過之後纔會知道,看起來層層疊疊的玉子燒,前面的堆疊包卷不完美,都沒關係。因爲最後一層的塑形,能夠包覆所有的小差錯或失誤;而經過一層一層蛋液的操作,最後一層的蛋卷,可以更熟練穩定成形。誰說一定要贏在起跑點呢?

用愛調味,呈現最美好的親子之味

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找到方向,然後確認自己的終點線,料理人有耐心地以小火等待蛋液凝固成形,更像是給家長們的提醒:最後的成品外觀,不論是虎皮或澄黃,口感是鬆軟或紮實,只要添加愛的味道,都會給家人的味蕾留下深刻的滿足。

烹調之時,家長們可以發現,正因爲蛋的豐富多樣與可塑性,讓不同料理的想法與操作,都可以被實現。回頭看看自己獨一無二的孩子,多麼期待被大人的欣賞理解,然後支持他們快樂的學習,並一起找到孩子的能力與興趣,可以轉變成爲進入現實世界的途徑。過程也許漫長曲折,還會面對茫然未知的岔路,也必然會有令人氣餒的徒勞無功,可能以爲複製模仿他人的成功比較簡單,但或許轉念後放手嘗試,居然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重要的是,我們的孩子因爲愛的孕育與正能量的加給,都會長成營養滿分的超級寶貝,勇敢強壯做自己之外,還能靈活彈性地在羣體中扮演角色;不管搭配任何食材或單獨成立,都能有不同層次的色香味在餐桌上呈現。

準備好挽袖來做蛋料理了嗎?不管搭配什麼食材或調味醬料,運用哪一種烹調方式,蛋的優質本色很容易上手,火候時間的掌握沒有一定的規則或範本,料理人只要不驚慌躁進、穩定操作,一定會得到豐儉由人的好味道。如果過程中有任何讓人觸動的瞬間,正是爲自己好好做飯、好好餵養孩子而努力的獎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