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吃瀉藥失智風險大增6成4 改善便秘 中醫師推3穴位

國際研究指出,便秘後若長期不當使用瀉藥,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6成4。中醫師建議民衆適量攝取全穀類、優格,並可每天按壓支溝穴、魚際穴、商陽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便秘可能影響大腦認知功能,且國際研究指出,民衆便秘後若長期不當使用瀉藥,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6成4。中醫師朱益智建議,民衆可適量攝取全穀類、進行瑜珈或核心運動,並避免高油脂食物,都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

朱益智表示,便秘是指每週排便少於3次,或因糞便乾硬解便困難,也可能有解便感卻排不出來,甚至是解便後,仍覺得排不乾淨。便秘會導致宿便堆積、口臭、消化不良,或腸胃脹氣和腹痛、痔瘡,增加大腸癌風險,也易因腸道壞菌大量滋生,造成肥胖、皮膚變差,免疫力下降及失眠、情緒不穩。

朱益智強調,腸道是人體神經細胞的密集區之一,可與大腦透過迷走神經溝通,形成腸腦軸線,因此又被稱爲「第二個大腦」。國際期刊《神經學》(Neurology)研究指出,民衆因便秘長期不當使用瀉藥,腸道菌叢失衡後,壞菌易累積在身體,使毒素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干擾免疫系統,甚至透過迷走神經影響大腦認知功能,失智症風險比一般人高6成4。

一、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攝取膳食纖維,並從優格、發酵食物補充好菌,避免高油脂、超加工食物

二、生活習慣:每天喝足2000毫升的水、養成固定排便時間,並透過散步,及定期瑜伽、核心運動取達足夠運動量

三、作息與情緒:睡眠充足、心情放鬆,可減少壓力,讓腸胃正常蠕動

一、支溝穴

位置:手腕橫紋往上約4指幅,在前臂背側

功效:調節腸道水分代謝、增加腸道彈性

按法:每天按壓3至5次、每次30秒,可搭配深呼吸

二、魚際穴

位置:大拇指掌面與手背交界處的中點,赤白肉際處

功效:清除肺熱、潤腸通便

按法:每天用另一隻手指順時針、逆時針按揉30秒

三、商陽穴

位置:食指靠大拇指側的指甲根部邊緣

功效:適合已有便意、卻解不出來的情況

按法:每天3次、每次30秒至一分鐘以另一隻手的指甲輕掐,直到有痠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