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 中醫針藥齊下助改善

消化不良常脹氣、便秘,中醫選方用藥以潤腸通便、行氣導滯、健脾益氣爲主(鄭鬱蓁攝)

經常脹氣、好幾天都無法解便,國人常自行購買胃藥、軟便藥來改善,不過中醫師表示,長期服用可能會產生依賴性,久了腸胃功能退化。從中醫角度來看,脹氣與便秘,常常是臟腑功能失調和氣血津液失衡所引起,可根據不同體質選方用藥,使肝氣疏泄暢順、氣血運行通暢。

員榮醫院中醫部醫師林親怡表示,長期服用胃藥、軟便藥,可能會產生依賴性,久了藥物漸漸不夠力,甚至增加劑量,導致腸胃功能退化。從中醫辨證論治的角度來看,脹氣與便秘通常是由於臟腑功能失調,例如:肝鬱則容易有氣機鬱滯,大腸腑氣暢通受阻,腸道津液失潤,而便秘。

林親怡說,中醫在調理臟腑、治療腸胃疾病的手段多樣,包括中藥內服、鍼灸以及外治法,其中,內服調理可根據不同體質選方用藥,使肝氣疏泄暢順、氣血運行通暢。

中醫選方用藥以潤腸通便、行氣導滯、健脾益氣爲主,林親怡推薦大黃、黃耆、肉蓯蓉,以及濟川煎、麻子仁丸、增液湯這三帖藥材方劑來改善。

搭配鍼灸更可有效治療便秘,林親怡說,透過鍼灸刺激經絡,可加速氣血循環、腸道蠕動,臨牀上常取穴位包括天樞(屬於胃經的穴道,位在肚臍旁2拇指橫寬處)、合谷(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足三裡(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約4指幅寬的位置)等,每天只要按壓3至5分鐘就能改善通便狀況;如果長期便秘,建議可增加按壓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