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針、按摩 助緩解化療不適
中藥、鍼灸及穴位按摩等,都能有效緩解化放療副作用,使癌友有體力完成既定的療程。圖爲住院病患示意圖。(林周義攝)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病患在化療過程中,因副作用造成的症狀包含噁心、嘔吐、食慾差、白血球與血小板降低、貧血等,而化放療後出現的失眠、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狀更是抗癌之路的阻礙。中醫師表示,透過中藥、鍼灸及穴位按摩,都能有效緩解,使癌友有體力完成療程。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陳欣如表示,中醫治療視人爲「整體」的觀點,在術前,會以減少出血爲目標,協助執刀醫師順利完成手術。術後則以調養爲主,使癌友儘快迴歸日常生活。
「增免減毒」的雙向性是中藥的特色,在增加免疫力、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的同時,可降低化放療的副作用。化放療的中藥處方以健脾和胃爲主,於化療加重補養氣血,放療則是着重滋陰清熱。中藥的優勢在於可以針對不同的腫瘤屬性加強「引經藥」,改善微循環,增加放射敏感性,降低削弱病竈所需要的放射劑量。
陳欣如指出,化療過程中,出現的噁心、嘔吐、食慾差、白血球與血小板降低、貧血等不良反應,以及化放療後出現的失眠、口乾舌燥、疼痛等症狀,往往是患者抗癌之路的阻礙,透過中藥、鍼灸及穴位按摩,都能有效緩解,使癌友有體力完成療程。
穩定心理素質也是抗癌重要的一環,陳欣如表示,中醫有許多「養心安神」的藥材,在體力允許的狀況下,還可加入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達到身心和諧。除中西合療,適當的飲食與營養,勞逸平衡及規律運動,均有助於控制病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