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升溫 中醫教防疫茶飲、按摩穴位 緩解呼吸道不適
新冠疫情升溫,中醫教防疫茶飲、按摩穴位 緩解呼吸道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期臺灣新冠疫情有升溫趨勢,預計在6月底至7月初達到高峰。除了日常衛生和防疫措施不可鬆懈外,中醫師也傳授提升免疫、抗病毒秘訣,可自制防疫茶飲,清熱解毒、提升正氣,同時提供6個常用且安全的穴位,搭配按摩、艾灸或貼敷,有助緩解咳嗽、喉嚨癢、鼻塞、氣喘等呼吸道不適症狀。
臺東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任黃俊杰指出,高風險族羣如長者、慢性疾病患者與免疫力較弱者,除了應積極接種疫苗外,也可透過中醫調養來提升免疫力,有助於降低感染後發展爲重症或產生併發症的風險。
黃俊杰強調,中醫認爲「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要身體正氣充足,外來病邪(如病毒)就不易入侵。首先要養肺爲先、強化衛氣,肺主氣、司呼吸,是防範呼吸道疾病的第一道防線,可選用玉屏風散加減(黃耆、防風、白朮)來增強免疫與體表防護力,適合體質虛弱、易感冒者。
其次是調整作息、安定情緒。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容易損耗氣血,中醫建議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並透過冥想、太極、氣功等方式達到身心平衡,有助於增強抗病能力。
飲食應以溫和、清淡爲主,少食生冷與辛辣。可搭配具有健脾化溼作用的食材,如薏仁、陳皮、白朮等,幫助身體排溼清熱。可自制「防疫茶飲」,如紫蘇葉、薄荷、菊花煮水,具清熱解毒、疏風解表之效;或以枸杞、黃耆、紅棗煮水,補氣養血、提升正氣。
中醫師黃俊杰提供6個常用且安全的穴位,搭配按摩、艾灸或貼敷,有助緩解咳嗽、喉嚨癢、鼻塞、氣喘等呼吸道不適症狀。(圖/黃俊杰提供)
另外,有許多穴位可幫助緩解咳嗽、喉嚨癢、鼻塞、氣喘等症狀。黃俊杰也提供6個常用且安全的穴位,搭配按摩、艾灸或貼敷可有助改善呼吸道症狀:
1. 合谷穴位於手掌虎口處,拇指與食指合攏時突起的肌肉最高點。功效是通鼻竅、解表散風,對鼻塞、流鼻水、感冒初期有效。
2. 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旁約0.5寸,法令紋處。功效是通鼻竅,緩解鼻塞、打噴嚏。
3. 曲池穴位置在彎曲手肘時、肘彎外側的凹陷處。功效是清熱解毒,對風熱感冒、發燒、咽喉腫痛、扁桃腺炎等有幫助。
4.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低頭時頸部最突出一節脊椎骨下方,即頸胸交界處)。功效是驅風散寒、解表清熱、止咳平喘,提升免疫力。
5. 百會穴位置是從兩耳尖直上,與頭頂正中線交會處(約在頭頂,可摸到微凹處)。功效是清腦醒神、鎮靜安神、調和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
6.足三裡穴位置在膝蓋外側,髕骨下緣向下約四橫指(約三寸),脛骨前脊旁開約一橫指(約一寸)的位置,按壓時會感覺微酸脹。功效是補中益氣、扶正固本、行氣活血、調理脾胃功能及安神寧心、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