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4期她抗癌活出新生命 醫揭:精準治療帶來希望

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婦癌學習營,醫師葉聯舜(右起)、呂建興、張幸治分享婦癌治療新趨勢。圖/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

卵巢癌第4期的「小雅」在臺中分享抗癌歷程,「化療的副作用幾乎都經歷過,但活着就有希望」,如今她投入志工行列,在醫院陪伴更多病友重拾生活力量;卵巢癌3期的「萱萱」化療後癌轉移,接受二線化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現在能外出逛街,她們的故事鼓舞了現場許多病友。

癌症希望基金會在臺中主辦「婦科癌症治療新時代 關鍵突破一次掌握」健康講座,邀請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婦科主任呂建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葉聯舜,以及新竹馬偕兒童醫院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解說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的治療趨勢及新療法,並邀請癌友現身分享抗癌歷程。

呂建興說,婦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晚期卵巢癌病友可透過基因檢測判斷是否適合接受化療合併標靶藥物,爭取更長的存活期;HER2蛋白與細胞生長有關,癌細胞若過度表現HER2,會促使腫瘤快速增生,易轉移復發。隨着醫療科技的進展,有新藥協助精準治療,爲婦癌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

葉聯舜說,子宮內膜癌的早期徵兆多爲異常出血,特別是停經後出血,或經血量突然增多等,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儘快就醫檢查。

葉聯舜指出,子宮內膜癌晚期或轉移個案除了手術,還有放療、化療、標靶藥物、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選擇,協助病友疾病控制與改善生活品質;病友關心術後常見的淋巴水腫問題,建議可透過運動、擡腿、攝取足夠蛋白質與加強日常保溼來減緩,必要時應諮詢物理治療。

張幸治說,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與HPV檢測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關鍵。至於已得過子宮頸癌或是更年期是否需要接種HPV疫苗?張幸治建議,45歲前接種效果最佳,即使超過45歲,仍可視個人感染風險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