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吳心伯:若川普說「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將是習川會大突破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吳心伯(中),和美國國防分析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右),17日上午出席香山論壇高端對話,就大國正確相處之道進行討論。(記者陳政錄/攝影)

隨中美防長通話、美國會跨黨派衆議員將於本月訪華,接下來是否上演「川習會」,全球都高度關注。對此,大陸學者吳心伯17日在北京香山論壇上稱,中美如何和平共處,臺灣問題是最關鍵的,若川普訪華或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時,能夠表示「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同時相應調整美國對臺政策,這會是堪比「1972年尼克森訪華」的大突破,也是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好機會。

北京香山論壇今起舉行,在明日開幕式前,今天上演多場主題的高端對話,包括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吳心伯和美國國防分析研究院研究員、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就「大國正確相處之道」進行討論。

過程中,就中美如何和平共處,和主持人多次關切臺灣和南海問題,施燦德迴應說,和平共處是雙方都應該認識到後果是什麼,不應該過度反應,雙方也都需要認識到這些利益上的不同,避免發展成爲危機。

他表示,「避免這些問題變成衝突和危機,這是我們(美方)的重點」,不管南海或「其他具體問題」,這是美國想跟中國大陸建設和平共處的模式,希望這些問題不會變成核心,而是被擱置,找到其他路徑解決。

不過,吳心伯直言,中美雙方實現和平共處,臺灣問題確實是最關鍵的,中方的重點在「統一」,美方則是「和平解決」,那麼如果美國能夠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且言行一致,這會極大幫助兩國真正實現和平共處。

面對接下來川普是否訪華,或上演「川習會」受討論。吳心伯進一步表示,如果川普說「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同時也相應調整美國對臺政策,會是非常大的突破,跟「1972年尼克森訪華」一樣,也能讓川普證明他能把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處理好,是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非常好的機會。

吳心伯還分析,今年以來,中美關係經歷3個階段,1到5月的特點是打關稅戰,緊張趨勢明顯,5月到8月底,進入「又打又說,開始對話」的第2階段,而現在進入第3階段,爲對話和理解,雙方準備進行領導人最高層級會見,希望在經貿上取得進展,並擴大到外交安全領域,以更好了解未來雙邊關係走向。因此,他認爲包括市場、抖音等方面的討論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在兩國領導人峰會前取得進展。

施燦德則說,美國對華策略最關注的是經濟這一塊,比較重要的是先把重點放在經濟問題,暫時擱置其它有摩擦的領域,找到共同解決方案。但他坦言,雙方存在許多問題,都有決心保護各自利益,也均認爲對對方有優勢。

吳心伯說,美方要認識到,要中國大陸妥協是不可能的,中方未來會在經濟超越美國,也會一直取得技術突破,應反思其對華政策。同時,談判也不可能是美方列出要求清單,中方也有自己的立場,且這次中國大陸使用了稀土這張牌,對美國確實很有效。

因此,吳心伯認爲,中美雙方都需要做出一定的靈活應變、妥協,才能達到談判的成果,主權、平等對任何國與國關係都非常重要。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授吳心伯說,若美國總統川普「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將是中美關係大突破。(記者陳政錄/攝影)

第12屆北京香山論壇17至19日在北京舉行。(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