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評賴「策略性淡化」兩岸 但不改臺獨立場
賴清德總統今以「變局中奮起的新臺灣」爲題發表國慶談話,內容並未提及「兩岸互不隸屬」,針對兩岸關係的內容也較以往減少。記者陳正興/攝影
就賴清德的雙十講話,大陸涉臺學者王英津認爲,儘管相較去年五二○、雙十演說,賴清德今年涉兩岸內容減少,並將之融合在所謂「應對大陸對臺威脅」論述之中,屬「策略性淡化」,但賴清德也首次在這種高位階的嚴肅政治場合提及「大陸扭曲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顯然他對大陸的挑釁未變、臺獨立場未變,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沒有什麼幫助。
賴清德今發表雙十講話,未單獨提到兩岸關係和展望,但仍就「終戰八十週年」等表示,期待中國大陸能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提出要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的嚴密防空系統,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等。
中國人民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員王英津分析,如果說,賴清德今年的五二○談話,幾乎沒有論及兩岸關係部分屬於「策略性迴避」,那麼,這次雙十講話略微論及兩岸關係部分,則屬於「策略性淡化」。賴清德沒有多講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及相關「臺獨」論述,其背後的原因是想改變目前所處的內外交困局面。
王英津舉例,外部層面,美國除了要求臺灣將國防預算增到GDP佔比5%甚至10%,美臺關稅談判目前尚未有結果,甚至美國總統川普拒準對臺軍援,也不像前任總統拜登一樣在協防颱灣問題有明確表態;對內,經過大罷免、團結十講,已導致臺灣民意沸騰、賴民調下滑,老百姓也認爲兩岸關係緊張不利於臺灣自身發展。
在此之下,王英津說,賴清德當局正面臨巨大壓力,爲了迎接明年臺灣地方選舉乃至2028年的「大選」連任,「他這次講話中乾脆選擇淡化兩岸關係論述,也不說極端刺激大陸的話」。
但王英津認爲,這並不意味着賴清德在戰略上放棄臺獨,也並非跟大陸對抗的態度有所減緩,只是爲了更好應對接下來的兩場選舉而已,且在中美元首可能尋求會晤下,美方也不樂見賴清德的講話給自己「造成麻煩」。
但王英津也提到,賴清德此次談話,提及要大陸「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等論述,這是他首次在「雙十講話」這類嚴肅的政治場合,就此類議題向大陸喊話,其敏感性、政治性與發表「團結十講」的場合並不相同,具有高度的挑釁意味。
至於賴清德說,要加速打造「臺灣之盾」(T-Dome)的嚴密防空系統,王英津直言,這對大陸而言「是很敏感的」,因爲在大陸看來,這是以武謀獨、以武拒統。
同時賴清德還提及要「與先進國家軍工產業合作」等,王英津認爲,這可能涉及美臺軍事合作的加強,可能會觸及大陸反對臺獨分裂和反對外部干涉的紅線,大陸絕不會坐視不管。王英津說,若賴當局果真落實這些相關政策,無疑會對臺海和平穩定構成嚴峻挑戰,並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