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以「侵略者」指對岸 仇長根:挑釁對立「臺獨」本質不變
▲總統賴清德發表520執政週年談話,但對於兩岸政策基調依舊「對抗」意味。(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總統賴清德今天發表520執政週年談話,罕見未提兩岸關係發展與展望,直到會後記者QA環節,纔回答自己對兩岸局勢看法,並且使用「侵略者」一詞。涉臺學者仇長根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也以四點分析賴清德520談話背後意義,即使通篇沒提臺海問題,最後說出「侵略者」一詞,還是帶有「敵對」的挑釁意味,大談提升臺灣經濟卻未提兩岸長期經貿往來,也充分說明賴清德繼續與大陸脫鉤對抗,內心的「臺獨」本質沒變,以後也不會改變。
今天是賴清德520就職週年,上午九點半發表重要談話,全然迴避兩岸關係與臺海局勢與展望,實屬罕見。僅在建設國家級防中心提及,「我們更努力強化全社會防衛韌性,除了持續盤整國家級項目的整備、舉行實地驗證;也整合各部會力量,提出針對國安統戰威脅的十七項因應策略,來團結國人抵抗分化,保護我們珍視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
會後賴清德接受媒體提問,時間關係只開放三個QA。第二的問題由日本朝日記者提問,「中國在處理兩岸關係上表現出的態度與目的?未來如何處理未來兩岸關係緊張機制,以及維護臺海和平?」
賴清德也四大方向來回應,分別是以「侵略者」代表大陸,將堅定地提出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持續不斷的強化國防力量,不管是對外軍事採購或是國防自主(對抗大陸)。經濟合作「雞蛋不放同一個籃子」(繼續減少降低依賴大陸經貿)。積極跟國際友盟共同合作避戰。最後重申,只要對等尊嚴臺灣很樂意跟中國進行交流合作(一邊一國概念)。
▲華東師範大學兩岸所所長、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監事會主席仇長根。(圖/記者任以芳攝)
針對賴清德今日整體談話包括與媒體QA,華東師範大學兩岸所所長、上海環太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監事會主席仇長根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以四點分析賴清德520談話背後意義。
仇長根分析,首先是賴清德520正文談話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兩岸關係,但中外記者QA時,他回答日媒提出「侵略者」,就是把大陸視爲「境外敵對勢力」的一種延伸,「侵略者」的角度也帶有「敵對」的挑釁的意思。
仇長根繼續指出,第二是賴清德不斷提及提及深化臺美合作,在提及「國家」問題時,指出「有許多國家包括臺灣在內」,明顯宣揚「兩國論」,暴露其「臺獨」心態。「從大陸立場來看,這是對一箇中國原則的公然挑釁。」
「第三是賴清德回答日媒問題時,強調繼續追求自己提出的四大支柱行動方案,持續強化國防力量。」仇長根進一步指出,背後意思就是「以武抗中」,還是在闡述自己「臺獨」立場,也是空話。「因爲『臺獨』就意味着戰爭,追求和平根本無從談起,臺灣加強國防力量並無實際意義,不過是給美國送錢,滿足美國對軍費的要求,說給美國聽。」
仇長根也指出,「賴清德從臺灣經濟角度要佈局全世界,就是沒講兩岸長期緊密的經貿往來,兩岸近在咫尺,大陸腹地這麼大,他基本沒有提,就是一種限制。」說了許多臺美以及和其他國家合作願景,實際上講的就是「脫中入北」,只是換個方式表述自己的「反中、仇中、脫中」的立場。
最後,仇長根也點出,賴清德講話提到「臺灣和美國以及民主夥伴」,這是其「內外困境」下的無奈之舉,試圖向外尋找依賴,「美國、歐盟、日本等不可能保障臺灣安全,這種以外謀安的想法根本無法實現。」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圖/記者任以芳攝)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賴清德520談話後,面對記者QA時,使用極具挑釁性的詞彙,「侵略者」這一表述,雖未直接點明就是大陸,對照前後文所指對象十分明確,也是賴「313講話」之後,再次重大挑釁。
包承柯也說,如果兩岸關係需要穩定,民進黨必須放棄太多的利益,兩岸關係纔會有比較穩定的方向發展,但觀察一連下來,賴清德從未改變,也不會改變內心強硬的「反中」立場
「賴清德把關於兩岸關係表述,置於答記者問環節,這充分表明『臺獨』思想在其觀念中根深蒂固。」包承柯也強調,「自始至終都在朝着『臺獨』方向目標邁進,從他對兩岸問題的基本態度和認知來看,並未發生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