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賴清德強調與美西是「民主價值同盟」已沒用了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臺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3日受訪,談及美國總統川普2.0時期打臺灣牌的變化。記者陳政錄/攝影

日前「川習會」上,中美未提臺灣問題引起討論,對於美國總統川普「2.0」時期,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臺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今天受訪解讀,川普現在打「臺灣牌」出現三變化,分別體現在價值觀、供應鏈移轉和戰略需要上,若能將之轉化爲對中方的「有利條件」,讓美國相信支持大陸對臺「和平統一」,對美國是有利的,就可成爲大陸塑造國家統一大勢的重要外部組成部分。

巫永平3日在北京清華大學出席「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臺灣的抗日運動」分組會議發言後,接受媒體羣訪。

對於美國打「臺灣牌」,巫永平坦言,美國視中國大陸爲最大競爭對手,而臺灣問題是中方核心利益,因此「他們覺得這張牌是有用的」,近幾屆政府都沒有改變,例如川普第一任期,到拜登任內還「強化了」。因此在川普第二任期,美國用「臺灣牌」來對付中國大陸的本質仍然不變。

但巫永平解讀,川普上臺以來,有幾點看法和拜登不同,一是「川普不認爲價值觀有那麼重要」,例如過去一年多,賴清德強調臺灣與美西方是所謂「民主價值同盟」,要團結對抗所謂威權,這個說法過去是有效的,現在就沒有作用了;二是在供應鏈上,川普更強化把臺灣晶片產業移到美國,這將使臺灣在供應鏈安全問題上失去意義。

戰略需要方面,巫永平說,美國近年持續進行「戰略收縮」,如果認爲第一島鏈不再那麼重要、守不住,那「臺灣的戰略意義就越來越小」。

在此之下,巫永平認爲,大陸要認真研究這些新現象,轉化爲塑造國家統一大勢的有利條件,讓美國理解到支持大陸和平統一對其有利,而「臺獨」是有損美國利益的。他舉例,2023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總統拜登見面時,提出讓美國支持大陸和平統一,「這僅僅是個開始」,未來隨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形勢變化,將成爲大陸塑造國家統一大勢的重要外部組成部分。

巫永平在受訪時還提到,隨世界進入多極化、多元化發展的新階段,美國認爲國際體系對其不利,就開始破壞體系,「所以我們說全球舊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新的秩序應該是多元、多級的,由很多力量共同維持的,而中國大陸會扮演重要角色。

對於大陸今年強調所謂「三個八十週年」,在國際上強化「一中原則」,巫永平說,近幾年臺灣「臺獨」勢力和部分美國勢力,去推動所謂的「臺灣地位未定論」,挑戰聯大2758號決議,但另一方面,國際社會上堅持、承認「一中原則」的國家數量在增加,相信隨着大陸紀念「三個八十週年」、中國綜合國力增加,會讓國際社會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是誰也阻擋不了的事情,越來越多國家會認爲,與其阻撓,不如去支持這一過程(統一)。

巫永平說,讓國際社會越來越理解、尊重、支持中國大陸的統一事業,對解決臺灣問題是有幫助的,「這個趨勢正在形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