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國標上路 巨大率先搶市

巨大集團宣佈搶進大陸電動車市場。圖/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新國標上路臺廠供應鏈的轉單效應

大陸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簡稱新國標)9月起正式上路,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標準與產品規格全面升級,市場規模龐大,預估每年新車與換車需求逾5,000萬臺。隨着監管趨嚴與產業大洗牌,臺灣自行車大廠出現不同應對策略:巨大集團宣佈搶進大陸電動車市場,崑山電動自行車廠已蓄勢待發,要挑戰10萬臺年銷售目標;美利達集團則謹慎觀望,愛地雅留意市場競爭情況、暫無佈局計劃。

9月起實施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主要內容是:電動自行車最高設計車速不得超過時速25公里,超過將自動斷電。爲防範民衆私自解除速限,明確規定一旦超過時速25公里,電動機自動停止動力輸出,此外,新國標還完善電動自行車的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採用三位一體的防篡改要求,並增加北斗定位、通訊與動態安全監測功能。

業界分析,新國標審覈趨嚴疊加環保監管壓力,大陸電動自行車產業將加速洗牌,迫使中小型廠商退出,也因此,留給有技術與通路優勢的大廠更多機會。

巨大集團自行車相關產品遭到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下暫扣令,臺灣制、輸美產品本月24日起暫停出口美國。巨大集團除透過多方管道尋求申訴、爭取儘快撤除暫扣令,也瞄向全球最大自行車生產和出口地的中國大陸,轉向加強佈局大陸電動自行車的內銷市場,彌補美國市場短暫空缺。

巨大集團董事長劉涌昌指出,大陸電動自行車市場過去都是國產品牌的天下,巨大每年內銷量還不到7,000臺。隨着新國標上路,除積極搶攻通勤型或載貨型電動自行車,也將推出中高價的運動型電動自行車。

巨大除了崑山生產基地外,在大陸擁有3,240個通路據點將全力鋪貨,2026年將挑戰10萬臺的銷售目標。以每臺出廠價新臺幣1萬元推算,可望創造10億元商機,成爲驅動巨大營運成長的新動能。

美利達集團認爲,大陸市場仍以低價代步型電動車爲主,美利達走中高價的電輔車,每臺市價新臺幣5萬元以上,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有差距,短期內不會貿然投入;愛地雅也是關注大陸內銷品牌競爭激烈,暫無切入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新國標也讓業界看好臺灣供應鏈的轉單效應。首先是零組件與電控需求有望增加,新標準要求更高安全性與智能化設計,將帶動電池組、馬達、控制器等高階零組件需求;此外是中小型廠商淘汰壓力,無法升級者恐退出市場,市場份額將進一步集中於少數大廠及其供應鏈,爲臺廠帶來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