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味不好賣 煌上煌盯上凍幹食品

滷製品不好賣,煌上煌想跨界做凍幹。近日,煌上煌發佈公告稱,擬斥資4.95億元收購凍幹食品公司福建立興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興食品”)51%股份,後者將成爲其控股子公司。

煌上煌主營醬滷肉製品及佐餐涼菜等快捷消費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爲滷味巨頭,煌上煌近年的發展談不上順利,兩大主業銷量持續低迷,門店規模也在不斷收縮。從試圖收購展翠食品進入休閒零食領域,到如今通過收購跨界做凍幹食品,煌上煌尋求新增長的意圖已十分明顯。

入局凍幹食品領域

煌上煌披露的收購公告顯示,公司與立興食品股東林解本、王永和、郭樹鬆、趙志堅、林建清、晟興投資和衆立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受讓上述股東持有的立興食品合計51%的股權,交易總價約爲4.95億元。

立興食品成立於2006年,經營模式涵蓋貼牌代加工以及自有品牌建設,擁有37條凍幹生產線,8000平方米的凍幹爐設備,年產各種凍乾產品近6000噸、植物萃取粉及濃縮液近10000噸的能力,其產能規模及市場佔有率位居全國前列,被譽爲“全品類凍幹大師”。

截至2025年6月30日,立興食品的淨資產爲2.77億元,第三方評估機構給出的評估價值爲9.78億元,增值率達252.58%。經各方協商,確定立興食品100%股權的估值爲9.7億元。

業績層面,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立興食品分別實現營收4.15億元、2.51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221.75萬元、4188.3萬元。立興食品給出的業績承諾爲,其2025年、2026年、2027年扣非淨利潤分別需要不低於7500萬元、8900萬元和1億元,累計實現的淨利潤不低於2.64億元。

對於此次收購,煌上煌方面表示,公司始終堅持產品多元化的發展戰略,立興食品產品與消費場景與公司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凍幹食品除了在零售渠道銷售外,還廣泛應用於航天、軍事、戶外探險、醫療等領域,擁有不同的消費羣體。公司可以藉助立興食品的銷售渠道和市場資源,進入新興市場,接觸到更廣泛的消費羣體,打破原有的市場侷限,實現市場的多元化拓展。其實,雙方在更早之前已經有過合作。2021年,煌上煌曾通過旗下子公司真真老老與立興食品合作研發凍幹鎖鮮糉子。

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此次併購並非“強強聯合”,更傾向於雙方“各取所需”。“煌上煌本次收購的立興食品體量較小,預期貢獻有限,恐怕難以有效支撐其整體業績。”朱丹蓬說。

主業承壓

對於收購,煌上煌已然不陌生。2024年12月,煌上煌計劃收購潮州糖果老字號展翠食品,不過半個月後,該項交易因“與標的控股股東之間針對收購控股權所涉及的相關條款無法達成一致”而終止推進。

在更早些時候,煌上煌曾先後在2015年、2023年合計斥資近1.9億元實現對真真老老的控股,進入米制品賽道,開發出手撕醬鴨糉子等一系列糉子產品。

一系列跨界收購動作背後是煌上煌近年來持續下滑的營收。財報信息顯示,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實現營收9.84億元,同比下降7.19%。把時間線拉長,可以看到煌上煌營收下滑趨勢已持續數年。2021—2024年,煌上煌分別實現營收23.39億元、19.54億元、19.21億元、17.39億元,同比分別下降4.01%、16.46%、1.7%、9.44%。

從業務層面來看,支撐公司業績的兩大主營業務銷量呈現出下滑態勢。2021—2024年,煌上煌肉製品銷量由3.67萬噸一路降至2.28萬噸。今年上半年,煌上煌肉製品銷量同比下降15.69%至1.02萬噸。2021年,公司米制品銷量爲3.4萬噸,同比增長4.73%,但從2022年開始,該業務板塊銷量持續下滑,2024年銷量下滑至2.6萬噸。2025年上半年,米制品銷量爲1.6萬噸,同比下降12.2%。

與此同時,煌上煌門店拓展也不及預期,2024年及今年上半年,煌上煌門店數量分別淨減少837家和762家,其中加盟店數量分別減少816家和715家,且煌上煌在半年報中表示,因消費場景發生變化,醬滷肉製品加工業老店單店收入持續同比下降。

據紅餐產業研究院數據,2024年滷製品市場規模爲3332億元,同比增加4.8%,而此前2018—2023年複合年均增長率爲6.4%。滷製品行業增速明顯放緩。面對主力產品銷量持續萎縮、門店數量不斷減少,在主業外尋求突破成爲煌上煌一個新的選擇。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從短期緩解業績壓力來看,煌上煌通過跨界併購立興食品等公司,可快速進入新市場,緩解主業下滑壓力,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但要在新併購的領域中實現產品、品牌的協同發展,公司還需在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有效整合管理。

就併購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煌上煌發去採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北京商報記者 郭秀娟 實習記者 王悅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