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味第一股煌上煌豪擲近5億收購立興食品,開啓戰略轉型新篇章

8月11日晚,江西煌上煌發佈公告,擬以4.95億元收購福建立興食品51%股權。交易完成後,立興食品將成爲其控股子公司並納入合併報表。這一動作迅速引發市場熱議。

在主營業務增速放緩的背景下,煌上煌爲何選擇豪擲近5億元跨界收購?這場爭議背後,既折射出滷味行業的現實困境,也讓外界重新審視:這家“滷味第一股”正在下注的未來。

滷味紅利趨緩,轉型勢在必行

作爲中國滷味行業的開拓者,煌上煌自1993年創立以來,逐步形成了覆蓋滷味、米制品及佐餐食品的多元業務體系。憑藉率先上市的先發優勢,公司曾一度站在行業巔峰。

然而,隨着滷味行業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市場的增長空間逐漸收窄。近年來,煌上煌營收和利潤增速明顯放緩,單店效率下降,門店擴張動力不足。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僅依靠滷味賽道,已經難以支撐長期成長。

行業觀察普遍認爲,滷味的市場蛋糕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龐大。當頭部品牌紛紛跑馬圈地、競爭不斷加劇時,同質化問題難以迴避。對於煌上煌而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已不再是選擇,而是必然。

立興食品:凍幹賽道上的“隱形冠軍”

此次被收購的立興食品,成立於2006年,是國內凍幹食品領域的龍頭企業。公司目前擁有37條生產線、8000平方米凍幹爐設備,年產凍乾產品近6000噸、植物萃取粉及濃縮液近1萬噸,產能和市場份額均位居全國前列。

立興的產品線十分多元,涵蓋水果、蔬菜、咖啡、嬰童食品、功能性植物粉等,既面向零售消費市場,也廣泛應用於航天、軍工、醫療、戶外探險等場景,並出口至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滷味相對單一的消費場景不同,凍幹食品兼具多元化和功能化屬性,既能滿足年輕羣體對“健康、便捷”的需求,也契合新興生活方式的興起。近年來,凍乾草莓、凍幹咖啡、即食湯品等產品,正在逐漸走入更多家庭和辦公場景。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預測,2024—2030年全球凍幹食品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35%,2030年整體規模有望突破52億美元。對煌上煌而言,這意味着進入一個更廣闊、更具成長性的賽道。

買的不只是產能,更是一張門票

煌上煌願意斥資近5億元收購立興食品,背後的底氣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是業績承諾。 根據協議,立興股東承諾2025—2027年累計實現淨利潤不低於2.64億元,若未達標將進行補償。今年上半年,立興已實現營收2.51億元、淨利潤4188萬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勢頭。

其二是協同潛力。 表面上看,滷味與凍幹食品並不相關,但二者在消費趨勢上高度契合,都屬於“健康、便捷”類食品。藉助立興的技術優勢,煌上煌未來有望開發出凍幹鴨湯、滷味即食餐包等新品,拓展至更多消費場景。

與此同時,立興在B端客戶和國際市場的經驗,將助力煌上煌突破原有的渠道邊界;而煌上煌在全國的零售網絡,也能爲立興的自有品牌提供更直接的觸達路徑。

因此,這筆錢買的不只是產能,更是一張進入新興賽道的門票,也是一個通向更廣闊市場的機會。

多元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不可否認,市場對這樁交易存在不同聲音。一方面,有觀點擔憂煌上煌在業績承壓之際豪擲巨資,短期可能加重資金壓力;另一方面,也有人質疑整合風險和業績承諾的兌現度。

但從戰略層面看,這筆收購意義重大。它不僅讓煌上煌切入一個高成長的新興賽道,還爲公司帶來了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和業務組合。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健康、便捷、功能化食品的市場需求正持續擴大。

這意味着,煌上煌的故事不再侷限於傳統滷味,而是延伸到了更廣闊的食品版圖。正如業內觀察指出的那樣,這並非單純的資本收購,而是一場戰略轉身。短期或許存在不確定性,但從長期看,這是走向多元化、健康化和國際化的必經之路。

而煌上煌方面也明確表示,此次收購的初衷在於“打造差異化商品,擺脫行業同質化困境”,通過進入凍幹賽道來開闢新的增長空間。

滷味起家,困境求變,跨界佈局。煌上煌的這步棋,既帶有背水一戰的意味,也展現了主動升級的決心。

未來,這家“滷味第一股”能否憑藉凍幹賽道撕開新的增長口子,仍需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行業競爭加劇、消費需求持續變化的當下,敢於在低谷期下注未來的企業,纔有可能在下一個週期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