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推民營促進法 提升民企信心
爲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大陸官方正加快「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立法進程。 (新華社)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盤點2024年經濟熱詞,大陸全國工商聯前副主席莊聰生以〈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爲題談「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民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去年10月10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2月21日提請中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可預期立法後將讓民營企業吃下定心丸安心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展現更大作爲。
莊聰生指出,截至2024年9月底,大陸全國登記在冊民營企業超過5500萬戶,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佔比穩定在92.3%。同時,民營經濟發展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迫切需要出臺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文章表示,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將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關於民營經濟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有效做法確定爲法律制度,有助於鞏固改革成果,把對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要求落實下去。
比如,受各種因素影響,民營企業家對當前市場發展信心和預期偏弱。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有利於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優化公平公正市場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和市場預期,激發民營經濟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又如,民營企業在市場準入等方面還面臨一些顯性和隱性壁壘。從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看,將對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領域,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保障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
再如,針對民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透過立法優化民營經濟投融資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透過多種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提高再投資能力,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可持續發展原則,開發和提供適合民營經濟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