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宿備品還得花錢買?環境部澄清:倡導不主動提供而非禁止

爲加大減塑力道,今年起旅宿業將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環境部自2023年7月17日公告「一次用旅宿用品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根據消基會調查,近6成旅宿業者需付費購買備品,最貴者甚至高達680元。環境部表示,本措施核心理念並非禁止提供,而是倡導不主動提供,業者還是可以依民衆需求提供備品。

根據「一次用旅宿用品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相關規範,首先不得提供小於180毫升的小瓶裝洗髮乳、潤髮乳、沐浴乳、乳液等4種液態盥洗及保養用品。旅宿業可於盥洗沐浴室改以陳列大於180毫升固定式瓶裝或掛壁式等方式,供消費者使用。

再者,梳子、牙刷、牙膏、刮鬍刀、刮鬍泡、浴帽等6種個人衛生用品不得於客房等營業場所陳列,但於其附屬設施、服務設施、客房以外之經營設施陳列者不在此限,如SPA、三溫暖、游泳池、按摩設施、健身房等。此外,旅宿業除於訂房時提醒民衆自備個人衛生用品外,民衆入住時若未自備個人衛生用品,可向旅宿業提出需求,由其免費或販售提供。

環境部強調,爲使政策順利推動並減少實施過程中的爭議與誤解,環境部於法規公告前,即與公會及旅宿業者展開政策溝通,透過說明會與意見徵詢等方式,廣納業界聲音,本次限制一次用旅宿備品的政策,核心理念並非「禁止提供」,而是倡導「不主動提供」,即不將一次性備品作爲標準房務備品陳列於房內,改爲消費者如有需要時再提供,以改變過去「主動供應、無論是否需要」的慣性模式,進而減少資源浪費與垃圾產生。

此外,環境部在政策規畫階段即關注到旅宿業對服務品質的重視,因此在法規設計上保留彈性空間,使業者得以在符合法規原則下,依據住客需求彈性提供個人化服務,兼顧旅客住宿體驗與環保目標。

根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針對全國18歲以上民衆,進行一次用旅宿用品管制政策意向調查,調查結果指出,有57.7%表示本來就會自備,31.6%會配合新規定自備,顯示近9成的民衆會自備個人衛生用品。如果未帶個人衛生用品有56.4%會向飯店購買,其中近9成願意購買個別商品。另外,有77.2%的受訪者表示支持管制政策,但仍有12%表示不支持,將會持續加強宣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