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賦能,讓“後花園”變“流量場”

人民網記者 潘少軍

空山新雨後,盛夏如涼秋。

近日,一場大雨過後,乘車進入大通縣(全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遠眺,山巒疊嶂、雲霧繚繞;近看,油菜花與麥田交錯嵌套、疊彩峰嶺;呼吸,新鮮的空氣沁心入脾、清涼透體。這是仙境麼?

青海大通,油菜花田與麥田交錯嵌套。邱活攝

當國內其它地方被攝氏40度左右高溫炙烤時,位於青藏高原海拔2700米左右的大通,白天氣溫只有攝氏20多度,清爽宜人,可謂避暑勝地!

一路行來,只見幾個油菜花網紅打卡點車水馬龍、人頭攢動;花海里,女孩們或微笑留影、或歡快暢遊;高臺上,遊客們舉着相機和手機,追尋着各自的詩和遠方。這是塵世嗎?

時間彷彿停滯了。當我輕輕地走,正如我輕輕地來,揮一揮手,不留下一片雲彩!對於大通來說,來自大自然的豐富饋贈,不限於輕奢漫舞和流量波動,還有綠色脈動和產業演進。

冷涼菜,遠銷粵港澳地區

這裡是青海省的重要農業區,以其海拔高、雨水足、光照好、日夜溫差大以及氣候冷涼等自然條件,成爲發展高原冷涼蔬菜的理想之地。目前,該縣冷涼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萬畝左右,是當地支柱產業之一。

冷涼蔬菜是大通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邱活攝

來到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豆苗地,一位務工農民遞上一把現摘的豌豆苗。“放心生吃吧,這裡的蔬菜不長蟲子,不打農藥。”嚐了嚐,不僅菜味濃郁,居然還有淡淡的甜味!

“這裡的晝夜溫差達到12攝氏度左右,有利於蔬菜蓄積糖分,自然會帶甜味,而且口感極好。”大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涵林介紹,原來這裡的冷涼蔬菜主要銷往西寧及周邊地區,近幾年深受粵港澳大灣區消費者的青睞,大通冷涼蔬菜在那裡銷量更大、售價更高,如今已成爲主要銷售地。

據瞭解,大通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油菜、土豆等,每畝產值可達到3000多元;而種植冷涼蔬菜每畝產值達可以到1萬元左右,主要是因爲蔬菜品質優、銷量大、價格高,而且部分速生性的冷涼蔬菜可以複種2-3茬,基本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訂單生產供應,成爲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菜”。

大通森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的番茄。蔣雨師攝

大通縣是西寧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生態屏障,如何解決好保護與發展這一對主要矛盾,成爲當地的重要課題。通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農業綠色化生態化轉型升級,發展綠色有機冷涼蔬菜產業,爲當地農民趟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好路子。

護理業,啓動後端產業支撐

然而,位於青藏高原上的大通,可利用耕地面積畢竟有限,因此仍有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無法消納,怎麼辦?同時,由於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發展一產和二產都受到較大限制,只有三產服務業發展潛力較大。然而,突破口在哪兒呢?

護理產業是否可行?來到大通護工產業發展基地,只見不少中青年婦女在接受專業醫療護理培訓。如何防止失能老人長褥瘡、如何保持嬰兒下部潔淨、如何隨應幼兒天性……醫療護理、托育、幼教等6個板塊的培訓開展得專業有序。

大通護工產業發展基地內,學員正在進行護理技能培訓。王劍攝

據介紹,近年來,已有8000多名經過培訓的護工,輸往全國各地醫院,極大地緩解了當地農民就業壓力。按照“品牌培育與產業發展聯動,產業發展與就業增收協同”的發展思路,“大通護工”產業化發展爲核心紐帶,聚焦資源、產品、銷售、品牌“四鏈建設”,強化產業、企業、就業“三業聯動”,帶動全縣一二三產協同發展。大通人社局局長韓超表示,由外出護工帶出大通種養殖的特色農產品,已經對本地的一二產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未來三年,還將加大力度,構建特色農畜產品+護理用品+護理服務等三大產品體系,將“大通護工”的品牌打出去,以期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新型護理產業。

鋁產業,向綠色低碳邁進

俗話說:無工不富。然而,此工非彼工,經過了綠色賦能和產業升級。大通縣重點打造的北川工業園區,聚集着中鋁、橋鋁等21家鋁產業企業,目前電解鋁總產能達到90萬噸,鋁產業再加工產能101萬噸,總產值爲260億元左右,是當地最大的支柱產業。

俯瞰大通北川工業園區。邱活攝

“青海的電力資源豐富,尤其是光伏、風能、水電等‘綠電’,佔比高達電解鋁用電的76%。目前園區部分鋁產品已經獲得‘碳足跡’認證,低碳生產和綠色認證均取得積極進展。”園區經濟發展部負責人表示,目前大通電解鋁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噸鋁產品綜合能耗大幅下降,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鋁產業鏈正在向下遊延伸,以“鋁代鋼”爲方向的新能源汽車輪轂、以“鋁節銅”爲方向的高導鋁合金電纜、以“鋁代木”爲方向的鋁製傢俱等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位於大通北川工業園區的歐耐特線纜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蔣雨師攝

據瞭解,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作爲當地鋁產業領頭羊,中鋁青海分公司的“落地速度”也是全球領先的。目前,其電解槽工藝控制和產品物流均由人工智能大模型進行智能調控,大幅提高勞動效率。

大通製造業在戰略性推進綠色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轉型升級中,牢牢把住低碳、環保、成本、智能、效率等要素,將資源優勢和能源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自身的綜合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