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鄉紫陽:科技巧賦能 綠葉變“金葉”

新華社西安4月1日電 題:茶鄉紫陽:科技巧賦能 綠葉變“金葉”

新華社記者邵瑞、張斌

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春分之後,在陝西省紫陽縣,連綿茶山已披上新綠。茶農指尖翻飛,嫩芽簌簌入簍。

“明前茶一天一個價,天天賣好價!”紫陽縣煥古鎮大連村茶農袁光發一邊採茶一邊說道。他家種植的18畝陡坡茶園,經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團隊指導,採用“一季採茶、三季養樹”高效栽培模式,近兩年年均收入達20萬元,今年開採僅7日,鮮葉收入已逾7萬元。

煥古鎮是紫陽縣茶葉品質最優的核心產區。但長期以來,由於其茶園坡度陡、管理難度大、畝均產量低,煥古鎮茶葉產業一度發展乏力。

國家高校院所科研技術專家的到來,爲煥古鎮茶產業的發展帶來春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曾建明,清楚記得10年前第一次來這裡時的感受:“茶山陡得令人驚心,茶農如壁虎,採茶似攀巖;仰頭看茶山,帽落而不覺。”但他認爲,這裡也具備氣候立體、硒元素富集的特點,容易做出高品質的茶葉。

經過調研走訪,曾建明團隊一方面進行技術示範,解決茶樹粗放種植的問題,一方面幫助煥古鎮建立標準化茶園,並將機械化逐步引入茶葉生產。

2022年,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幫扶項目——紫陽縣茶產業提質增效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的支持下,曾建明團隊進一步幫助煥古鎮確立“壓產、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在種植端建立陡坡茶園優質高效栽培模式等一批技術標準。

煥古鎮黨委書記孟慶國告訴記者,科技幫扶爲當地茶產業帶來了顯著變化。“以煥古鎮煥古村爲例,503.9畝項目示範茶園2024年的採茶收益比2022年增長超過46%。”

在茶葉加工端,項目團隊聯合當地一家茶企,通過改進生產工藝,研發出紫陽毛尖新產品“硒香茶”。“在改進後的生產工藝加持下,企業實現名優茶規模化生產的同時,也使產品保持手工茶的品質和風味特點。”該家茶企負責人劉小軍說。據瞭解,“硒香茶”生產工藝已免費向當地茶企開放推廣,紫陽縣已有120多家茶企將“硒香茶”作爲公司主導產品進行生產。

科技幫扶助力,使當地茶產業煥發生機活力。如今,煥古鎮已成爲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發展茶園3萬餘畝,茶葉綜合產值超8億元。

紫陽縣委書記向德剛表示,科技幫扶項目集成了多個環節的關鍵技術,爲破解茶產業發展中的諸多瓶頸問題進行了很好的實踐。“從陡坡茶園種植到製茶工藝升級,專家團隊幫我們打通了‘種好茶、制好茶、賣好茶’的全鏈條。我們已在全縣因地制宜推廣這些技術模式,讓科技真正長在泥土裡,結出更多富民‘金葉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