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六部門重拳整治車業內卷亂象 三條紅線避免行銷手段「自由放飛」

▲大陸車業內卷情況嚴重,官方出手整治。(示意圖/CFP,下同)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隨着大陸電動車持續蓬勃發展,新能源電池也在全球市場佔據足夠份額,大陸車市持續火熱,但伴隨而來的「內卷」與網路亂象同樣升溫,成爲野蠻生長的溫牀。大陸工信部昨(10)日宣佈,聯合中央網信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啓動爲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針對虛假宣傳、惡意攻擊、非法牟利等問題,嚴防行銷手段「自由放飛」。

《新京報》報導,通知明確點名多項亂象,包括利用生成式AI製造「網軍」散佈不實消息,第三方平臺以「測評」名義牟利,甚至要挾車企繳交「保護費」,以及高管利用社交媒體「拉踩」競品。

另有車企藉虛假數據、選擇性發布銷量排行、誇大輔助駕駛功能等手段,誤導消費者並引發不正當競爭。中國廣告協會日前也公開點名部分廠商「過度包裝自動駕駛」,呼籲車企不再以虛假廣告「內卷」市場。

此外,電動車企近年更成爲「黑公關」重災區。比亞迪曾因贊助青少年足球被曲解爲「贊助國足」,引來網路抵制;理想汽車與極狐新車未上市便遭遇大批同質化「差評」;長城汽車也曾被集中抹黑。面對持續攻擊,多家車企被迫開設法務部帳號或懸賞舉報「黑公關」。

官方重拳出手後,多家車企公開表態支持。比亞迪公關總經理李雲飛在社交媒體表示擁護;嵐圖汽車CEO盧放稱此舉「非常及時必要」,將加強自律,以技術與創新競爭;鴻蒙智行、MG名爵亦強調支持配合。

業內專家指出,此次專項行動不僅能降低企業因應網路輿情的額外成本,更有助淨化市場環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章弘認爲,唯有法律規範、平臺監管與行業自律並行,才能讓測評迴歸公正角色,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消費者獲取真實資訊,作出理性選擇。

大陸國家發改委、中汽協與工信部近年多次發聲反對「價格戰」和無序競爭。今(2025)年7月,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及相關部門連開三場座談會,部署規範新能源車市場秩序。六部門此次劃出三條紅線,顯示官方整治力度持續升級,車市正被推向高品質、可持續的競爭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