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學家巧用新型鄰近標記技術 有助精準打擊癌細胞

陸科學家巧用鄰近標記技術有助精準打擊癌細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中國新聞網11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韓碩研究團隊一項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0日23時許,線上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該研究藉由開發新型鄰近標記技術,助力精準打擊癌細胞。

擁有強大標記能力的鄰近標記技術,使科學家能夠精準識別特定分子在微觀世界中的「社交圈」。該技術用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韓碩的話來說,就是給特定分子的「鄰居」們都打上設計好的標籤。

研究團隊致力於將這種觀測工具變成治療手段。團隊通過開發一種工程化納米酶,將鄰近標記技術改造爲一種「治療武器」。在對小鼠腫瘤模型和乳腺癌、胃癌、腸癌相關病人樣本的體外研究中,該「治療武器」的打擊效果明顯。

韓碩受訪稱,在上述癌症模型的免疫治療中,該方法能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地提升打擊效果。

具體而言,在癌症免疫治療中,免疫細胞需要足夠強和足夠多的「訊號」才能發起攻擊,但癌細胞表面的天然信號往往非常「稀疏」。研究人員在實驗小鼠中通過紅光或超音波對工程化奈米酶下達標記指令,在癌細胞表面製造出一個強大的人造靶標。

這種高密度標記,不僅是簡單指引,更是吹響戰鬥集結號,能觸發「最強攻擊模式」,對相應的部位予以精準打擊。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博士後李爍鈞表示,目前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侷限性。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對於一些黑色素瘤細胞,僅通過紅光照射很難將其「打穿」,也就無法下達相應指令。

從整體看,該研究有望爲開發更智慧、更高效的下一代免疫療法開闢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