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將對小行星進行高速撞擊! 驗證防禦方案可行性

▲大陸正規劃對一顆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演示驗證任務。(圖/翻攝央視)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近日召開的第三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大陸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大陸正在規劃對一顆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演示驗證任務,驗證小行星防禦方案可行性。

央視新聞報導,吳偉仁指出,這項任務擬採用「伴飛+撞擊+伴飛」的任務模式,發射觀測器和撞擊器。觀測器先期抵達對目標小行星進行抵近觀測,獲取其詳細特性參數,然後撞擊器對小行星實施高速撞擊。

據報導,撞擊全過程將通過天地聯合方式,採用近距離高速成像等技術,展開小行星軌道、形貌和濺射物變化觀測,準確評估撞擊效果。

據介紹,小行星探測、防禦和資源開發對於全人類具有深遠戰略意義,也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大陸將向全球夥伴發出合作倡議,在地面聯合監測、聯合研製與載荷搭載、數據與成果共享等方面展開積極合作。

小行星防禦計劃是大陸爲應對近地小行星撞擊風險而實施的防禦計劃。2024年4月24日,大陸工程院院士吳偉仁首次對外披露該計劃,當時,他宣佈2027年前後將對數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試驗。

根據規劃,大陸計劃2030年執行首次動能撞擊任務,2030至2035年間展開推離偏轉試驗,到2045年前初步掌握小行星軌道控制能力。大陸同步構建了「中國複眼」行星雷達監測系統,二期工程可探測750萬公里內威脅目標,三期工程將擴展至1.5億公里探測範圍。

地基監測方面將部署分佈式雷達陣列,天基監測則提出在地月系統拉格朗日點佈置紅外望遠鏡網絡。2023年4月,大陸國家航天局明確將防禦近地小行星作爲八大航天行動之一。

▲▼大陸計劃實施的小行星實施動能撞擊演示驗證任務示意動畫。(圖/翻攝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