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美模擬晶片反傾銷調查 分析:為陸製模擬晶片爭取發展空間
大陸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外界認爲能對大陸國產模擬晶片爭取時間與空間。圖爲成都1家科技公司工人組裝醫療儀器晶片。(新華社)
爲了針對美國將中國23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大陸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外界認爲這對大陸國產模擬晶片而言是機會,爲大陸半導體崛起爭取時間與空間。
大陸模擬晶片產業正急起直追,綜合科創板日報、大陸自媒體半導體產業縱橫指出,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模擬晶片行業,上市公司歸母淨利潤較上期增長約4倍,其中34家模擬晶片上市公司中,6成上市公司第2季盈利年增率上漲。
而各家營收增長原因各不相同,希荻微表示,主要是受消費電子市場逐步回暖影響,終端客戶對高性能電源管理晶片的需求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納芯微表示,主要在於下游汽車電子需求持續穩健增長、泛能源領域行業復甦;傑華特則稱,主要增長動力還是來自電源晶片和信號鏈晶片。
華創證券指出,2024年大陸模擬晶片自給率約16%,消費電子等領域國產化率領先,而工業、汽車等中高端市場中尚有廣闊替代空間。
大陸商務部公告,本次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範圍包括原產於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晶片。相關模擬晶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藝製程的通用接口晶片(Commodity Interface IC Chip)和柵極驅動晶片(Gate Driver IC Chip)。相關美國生產商包括4家,分別是德州儀器、ADI、博通、安森美。
據調查申請方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測算,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的傾銷調查期內,美國通用接口晶片傾銷幅度達302.41%,柵極驅動晶片傾銷幅度更高至458.51%,遠超正常貿易範疇,構成典型的惡意傾銷行爲。該會稱,美國晶片在掌握大陸市場定價權後,通過降價方式,擠壓國產產品生存空間。
模擬晶片設計門檻高,學習曲線時間跨度長,國際大廠此前一直佔據着模擬晶片市場主導地位。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模擬廠商排名中,佔比前十的企業均爲海外公司,前十大市佔就達到68%;中國大陸則是全球模擬晶片最大消費市場。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和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2024年中國佔全球模擬晶片市場的35%左右,是海外模擬晶片大廠收入的主要來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