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從北到南 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內蒙古。(大陸央視)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內蒙古。(大陸央視)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浙江。(大陸央視)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浙江。(大陸央視)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重慶。(大陸央視)
陸從北到南三類型高品質發展綠色脈動。圖爲重慶。(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導,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化轉型是中國大陸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從北到南,內蒙古「風光」無限能源革命、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20年深耕、再到重慶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擔當,見證三地因地制宜、創新突破,展現綠色轉型的多元路徑。
在內蒙古,能源是當家產業。2024年,內蒙古實現新能源總裝機、新增裝機、發電量、綠氫產能、新型儲能裝機、綠電交易規模等6個大陸第一。
內蒙古區委書記孫紹騁稱,去年以來,晶矽行業用電中綠電比重超過40%,算力產業綠電使用比例達到85%左右,目前全社會電力消費綠電佔比36.7%。內蒙古以年均1.4%的能耗增速,支撐年均6.1%的經濟增長。
這些年,內蒙古已建成8條特高壓外送通道,累計外送電量超7500億度,其中新能源超870億度。在本地,推廣綠電直連、風光制氫、源網荷儲等新模式,鼓勵企業直接用綠電。
今年,內蒙古計劃全年新增新能源裝機4000萬瓩,預計年末新能源總裝機將突破1.7億瓩,年發電量達3000億瓩時,相當於減少標煤燃燒91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億噸,爲「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孫紹騁表示,大陸佈局17個大型風光基地有6個在內蒙古,將力爭到2030年新能源裝機超過3億瓩、發電6000億度。
20年來,浙江建成大陸首個生態省,「千萬工程」「螞蟻森林」「藍色循環」先後獲得聯合國最高級別環境獎項「地球衛士獎」。
浙江省委書記王浩說,20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踐行「八八戰略」,如今浙江綠色低碳特色更加鮮明,宛如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目前,浙江可再生能源裝機佔比達50.2%,歷史性超過火電;過去20年能源結構持續優化,煤炭消費佔比降至40%以下,單位GDP能耗降幅超38%。
浙江加快綠色轉型,今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2%,數位經濟佔大陸GDP比重逾50%。以全國1.1%土地、2.9%用水和3.4%能源消耗,創造6.7%經濟總量,生態經濟發展水準居全國前列。浙江2024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7.83萬元(人民幣,下同)和4.28萬元,連續多年居大陸全國省區首位。
重慶,作爲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關鍵一環,肩負着特殊使命。
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鬍衡華指出,重慶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以治水、治氣、治土爲重點,全力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持續築牢。縉雲山拆除違建10多萬平方米,修復生態空間70多萬平方米。
近年來,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70家,產值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9.5%。
胡衡華稱,綠色低碳轉型是長期過程。重慶作爲重要老工業基地,產業偏「重(工業)」、能源偏「煤」、交通偏「公(路)」。推動綠色低碳轉型,必須從結構上優化佈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正成爲重慶產業結構優化的主方向,而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成爲產業綠色轉型凸出亮點。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已建成太陽能裝機266兆瓦,2024年消納綠電逾1億度,相當於減少碳排放9.1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