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出手整頓!純電動乘用車出口需許可證:劍指3大亂象
純電車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陸媒:有望重構出口秩序,遏制低價競爭。(新華社)
相關政策正在引導中國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出海。據大陸商務部網站9月26日消息,爲促進新能源汽車貿易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有關規定,大陸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純電動乘用車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
《澎湃新聞》引述業內專家分析,該舉措有望從三大核心層面系統重構出口秩序:強化品牌責任、提升服務水平、遏制低價競爭,從而構建健康可持續的出口生態,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品牌提升與長遠發展。
「將純電動乘用車納入出口許可證管理,是順應電動汽車出口健康發展需要和高質量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舉措。」中國機電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孫曉紅表示。
政策對象:具有VIN碼的規範電動乘用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政策此時推出,是因爲正規企業生產的純電動汽車產品已經成爲主流,具備了規範管理的基礎。
純電動乘用車產品品類出口相對複雜:前期出口產品主要是低速電動車(如老頭樂、電動三輪車),其結構簡單、成本低、需求廣,在出口的起步階段難以嚴格規範化。
在崔東樹看來,低速電動車是此前純電動乘用車出口寬鬆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具有VIN碼的規範電動乘用車已成爲主流,海關分類監管體系管理完善,因此,在出口上實施分類規範管理的條件已經成熟。
公告提及,對貨物名稱爲僅裝有驅動電動機的具有車輛識別代碼(VIN碼)的其他載人車輛(參考海關商品編號爲8703801090)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
根據大陸國標GB16735-2019《道路車輛車輛識別代號》,所有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的汽車(含新能源汽車)必須配備VIN碼。VIN碼由17位字母和數字組成,包含生產廠家、年代、車型、組裝地點等關鍵信息,且30年內全球唯一。而低速電動車則沒有VIN碼。
崔東樹表示,因爲870380的6位代碼的品類產品原來是以低速電動車爲主,當時無法建立相應的監管體系。近期隨着主流規範電動車成爲870380主體,因此進一步細化拆分,區別化對應。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目前規範的整車企業生產的產品在「873880類」中約佔比70%,均價達到2.06萬美元;不需要VIN碼的低速電動車類產品,均價僅爲2050美元,是主流規範產品價格的10%。
許可證管理堵漏:讓車企成爲出口主體
近年來,中國純電動乘用車出口規模高速增長。但不可否認的是,出口秩序混亂問題逐漸突出。
孫曉紅介紹,由於電動乘用車編碼尚未列入出口許可證目錄,主機廠無法有效控制其產品海外流向,中規車不適於目的國用車環境,部分品牌海外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不利於電動乘用車海外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次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的關鍵目標,是通過嚴格的資質門檻堵塞無證出口漏洞。」崔東樹指出。
一方面,政策明確要求,僅汽車製造企業及其授權經營企業可申領出口許可證,且僅能出口本企業自產品牌的純電動乘用車。
這一規定直接限制了非授權主體的出口權限,避免了部分非汽車製造企業或未獲授權的經營主體通過「批量採購+簡單改裝」模式出口低質車輛,甚至將國內經營危機車企的庫存產品推向海外。
另一方面,許可證申領需滿足兩大硬性條件:一是企業需列入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具備合法生產資質;二是產品需通過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CCC認證),確保符合國家安全技術標準。
這些要求從生產源頭把控了出口車輛的品質,徹底杜絕了「無資質企業出口」「不合格產品出海」的可能性。
「讓汽車製造企業作爲出口責任主體,將促使其基於長期發展建立嚴格質量體系與價格自律機制。正如主要國際品牌憑藉高品質贏得全球信任,中國車企也應在自主經營出口過程中形成規範流程和實現高質量出口,推動優勝劣汰和產業高端化轉型。」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鬆泉認爲。
政策助推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出海
在全球汽車產業加速向電動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成爲推動外貿增長的重要力量。
隨着中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從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的轉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大幅增長。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自2021年實現爆發增長,隨後進入持續的高增長區間。
雖然2024年受到歐盟出口新能源的政策干擾,但2024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仍達到201萬輛,同比增長16%。2025年1-8月出口新能源車202萬輛,同比增長51%。
在新能源汽車強勢出口的帶動下,中國汽車出口在經歷多年的百萬輛級平臺期,終於也在2021年開始突破並進入高增長期。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長102%,2022年-2023年均增長50%以上,2024-2025年增速在20%左右。1-8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494萬輛,同比增21%,走勢總體較強。
對於企業而言,出海也已經成爲支撐其繼續擴大市佔和影響力的必經之路。
上汽集團海外銷量已經成爲牽引公司發展「三駕馬車」之一,年海外銷量已達百萬輛級;奇瑞汽車2025年上半年出口54.8萬輛,貢獻了其總銷量的一半之多;新能源龍頭比亞迪今年上半年出口47萬輛,增幅超130%,成爲其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吳鬆泉指出,在此關鍵階段,推動汽車製造企業全面主導自產品牌純電動乘用車的出口業務,恰如爲出口提質升級注入重要動力。該舉措有望從三大核心層面系統重構出口秩序:強化品牌責任、提升服務水平、遏制低價競爭,從而構建健康可持續的出口生態,助力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市場中實現品牌提升與長遠發展。
崔東樹強調,出口許可證管理並非孤立的「卡脖子」措施,而是融入了汽車出口的全鏈條監管,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轉型,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樹立優質品牌形象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