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解憂鋪丨牆上“懸劍”心頭憂?“透明修繕”來破題
“樓下解憂鋪”系列報道④
牆上“懸劍”心頭憂?“透明修繕”來破題
全媒體記者 鄭鐿慧子
當新樓盤以光潔亮麗的外立面吸引眼球,那些陪伴城市成長十餘載乃至更久的小區,卻常常面對“面子”脫落的危險與“裡子”滲水的煩憂。高空墜物隱患如懸頂之劍,牆體滲漏侵擾居家安寧,維修資金動輒上萬元,民意難統一……這道複雜的民生難題,如何破解?近日,記者走進嶽塘區納帕溪谷·後灣小區,探尋一條以“透明修繕”化解高空之憂的破局之道。
記者調查:外牆之患,資金與共識的雙重困局
“颳風下雨天出門,心都提到嗓子眼!就怕‘天降’瓷磚!”雨湖區某老舊小區居民劉大爺連連嘆氣。旁邊李阿姨也忍不住插話:“我家窗邊就沒幹過,牆都‘長’黴斑了!”走訪湘潭多個10年以上房齡的小區,這樣的煩惱比比皆是。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負責人一語中的:“外牆脫落、滲水成了‘通病’,而根治難題的關鍵卡點常在資金籌措與業主共識。”
“動輒幾十上百萬元的維修費,物業那點維護經費就是‘毛毛雨’,”採訪過程中,一位社區書記坦言:“動用維修基金是條路,可這偏偏是業主的‘敏感神經’。”湊齊三分之二甚至更高比例的“同意票”,談何容易?有的業主質疑“非修不可嗎?”有的嘀咕“這錢花得值不值?”還有的小區維修基金賬戶本身就有“歷史遺留問題”。更糟的是,前期溝通不到位如“霧裡看花”,就算勉強開工,事後也容易埋下糾紛“導火索”。“錢從哪來?業主如何信?方案怎麼定?”——這“三道坎”,實實在在地橫在了小區、物業和業主之間。
經驗分享:“透明修繕”的密碼
站在修繕一新的納帕溪谷·後灣3棟樓下,曾經斑駁脫落的外牆已被平整美觀的真石漆覆蓋,隱患消除,滲水根治。然而,比煥然一新的樓體更珍貴的,是小區業主們的心聲:“維修的每一步都說得明明白白,我們心裡特別踏實。”
納帕溪谷·後灣3棟共有25層、156戶業主。由於外牆工藝特殊,時間久了,飾面磚出現脫落,近幾年愈演愈烈,嚴重影響業主的安全和樓棟的美觀。與此同時,外牆也開始滲水,多戶業主反映牆壁發黴。“問題一天比一天突出。”小區物管公司湖南湘銀物業服務有限公司湘潭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那時業主常常來反映這一問題,公司也爲此頻繁進行臨時修補,但治標不治本,不是長久之計。其主要癥結就卡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動用上,除了申請流程比較複雜,還得業主表決通過,不少業主對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心存疑慮。
面對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敏感區”,湘銀物業深知信任是破局起點。2023年初,公司做了一個關鍵決定:主動墊資聘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3棟25層樓的外牆進行全方位“體檢”。這份詳實的檢測報告,不僅精準標明瞭每一處飾面磚脫落面積、窗臺線條損壞情況,更深入分析了滲水點成因和潛在空鼓風險,並對後續維修提出了詳盡的建議。“數據最有說服力。”該負責人說,這份圖文並茂、科學嚴謹的報告,成爲向業主和業委會溝通的“硬通貨”,清晰揭示了安全隱患的緊迫性和維修的必要性,一舉打破了“要不要修”的爭論僵局,爲後續工作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
“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劑,也是最有效的共識催化劑。”該負責人回憶,整個維修過程,他們嚴格執行了堪稱教科書級別的“透明操作”——維修啓動前,樓棟管家逐戶對接業主,詳細記錄大家對外觀協調、徹底防滲等核心訴求,一條條、一件件都白紙黑字寫進了施工合同,確保維修效果直達痛點。
經業委會、業主代表、物業管理公司反覆研究,從“體檢”報告出爐、方案設計、費用精算、施工隊“PK”上崗,到最終選定的施工工藝、每天施工進度情況、驗收結果如何……所有關鍵節點信息,都通過樓棟羣“現場直播”、單元門口“大字報”、電話短信“點對點”甚至上門“面對面”,前前後後搞了8輪正式公示,外加數不清的“進度條”推送。特別是花錢的“賬單”和選施工隊的“進度單”,必須讓每位業主都看得明明白白。
針對不少業主提出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動用規則像‘天書’一樣看不懂”問題,湘銀物業也主動向維修基金中心“取經”,還專門請出業委會裡懂工程、搞財務的“行家”業主當“高參”,大夥兒一起“火眼金睛”審方案、核預算、摳流程。這種“內行當家、共同拍板”的模式,讓“暗箱”“貓膩”無處遁形,業主們“花了冤枉錢”的疑慮煙消雲散。
正是這份貫穿始終的“坦誠相見”和細緻入微的服務,使得本次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的申請使用格外順利。目前,工程已圓滿竣工,相關資料即將被提交到房地產主管部門,走最後的流程。
見證了外牆修繕的全過程,業主張先生認爲看到了小區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解決問題的決心,“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有目共睹,生活在這個小區很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