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都施政大體檢/道安篇…車禍、傷亡數高 臺中要精準改善、宣導道安

臺中市近年交通事故統計 製表/陳敬豐

3年前伊拉克籍男子一家3口走在斑馬線上遭客運撞上,妻子與1歲兒子慘死;2女大生去年綠燈過馬路也遭客運撞上,1死1傷。死者母親悲痛表發聲,「不希望孩子走在路上,要戴着盔甲保護自己」,盼政府保障行人安全回家的權利。

兩案件引起軒然大波,臺中市被交通部點名改善63處易肇事路口。這不是臺中道安問題首次被檢視,2020年,臺中交通事故4.1萬件,6都居中,疫情後2023年突飆升到7.2萬件,比排名第二的桃園多了近2.5萬件。

事件過後,市長盧秀燕指示交通局新增行人專用時向、改善易肇事路口等,去年底,全市已有278座庇護島、197處斑馬線退縮、486個行人早開時相路口、139個行人專用時相路口、88處斑馬線照明燈等,交通局也跨局處宣導道安。

交通局長葉昭甫說,臺中去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2023年減少27人,降幅6都第一,死傷人也下降2.8%。臺中獲「自然城市」期刊評比,全球50萬人以上都市步行便利性第49名,居亞洲第4,道路安全進步中。

無黨籍議員吳佩芸指出,臺中去年行人死亡55人,6都最高,較前年增8人;民進黨籍議員謝家宜指出,酒駕事故死傷1246人、死亡19人分居6都第一、二;民進黨籍議員陳俞融也批,市府宣稱「有進步」不負責任。

臺中爲中部消費生活重心,葉昭甫說,往來臺中人口基數大,齊頭式比較未必公平,死傷數與事件數去年都下降,說明改善有一定效果,預計今年再改善100處路口、180處非號誌化路口。

葉昭甫說,今年嘗試「精準打擊」,過去多瞄準肇事路口,但肇事熱點交通量大、車速慢,反不易發生死亡車禍,今年嘗試改由「人」着手,精準掌握易發生事故族羣,如行人死亡中逾6成是長者,加強宣導道安觀念,引導他們更重視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