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岩石故事 涵養科學未來科普大講堂解密46億載“地球日記”

7月19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講座在甘肅科技館火熱開講。蘭州大學地質科學與礦產資源學院翟新偉教授以《地質的歷史書——“石”話“石”說》爲題,帶領現場200餘名觀衆和61.26萬線上觀衆開啓了一場穿越近46億年的“石”光解密之旅。

“地球從未開口講述過自己的年齡。它只是默默地讓高山隆起又消失,讓海洋泛起又退去,讓大陸漂移、火山噴發、冰川推進再退……”翟教授從東西方推算地球年齡的趣史切入,通過對比中外創世傳說與現代同位素測年技術,生動展現了人類破解地球密碼的恢宏歷程。小觀衆們驚歎道:“每一塊岩石都是地球的‘記憶芯片’,鐫刻着大陸漂移、山脈隆起的壯闊史詩。”

“原來恐龍滅絕時,我們腳下的石頭正在默默見證!”一位學生興奮地指向投影上的地質照片說道。當翟新偉向大家展示大量動植物化石圖片時,會場瞬間化爲驚歎的海洋——“這些如郵票般精緻的石頭,竟是五億年前的微小生命!”小觀衆們紛紛探出身子,不願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地質年代研究不僅是打開地球奧秘的鑰匙,更是服務國計民生的重要工具。”翟新偉還結合自己的科研實踐,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地質年代研究在礦產勘探、災害預警、生態保護等領域的重要價值。

互動環節中,孩子們踊躍提問,展現出對地球科學的濃厚興趣。翟教授寄語道:“每一塊石頭都是地球歷史的活檔案,希望你們都能成爲合格的‘地球日記’解讀者與書寫者。”“看似平凡的石頭竟蘊藏如此多的奧秘!”“地球的‘日記本’就藏在我們腳下的岩石中,等待我們去發掘!”在場的孩子們興奮地分享着感悟。

甘肅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場兼具趣味性與知識性的解密之旅不僅揭開了地質學的神秘面紗,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探索科學的種子。那些被點燃的好奇心,或許正孕育着未來的地球科學探索者。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 通訊員 孫波濤

責任編輯:馬和相

來源: 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