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祥專欄-關稅震撼全球 加強佈局防禦型標的

川普政府計劃對進口商品加徵10%以上的關稅,並與中國互徵高額關稅,引發市場對通膨與經濟衰退的雙重擔憂。亞特蘭大聯儲最新預測顯示,第一季美國GDP成長率下調至-2.2%。市場對人爲衰退的疑慮加深,企業投資與消費支出可能進一步承壓。

美國股市在關稅消息衝擊下,近期波動加劇。標普500指數從前波高點最大下跌近20%,特斯拉與輝達等龍頭股表現疲軟,顯示市場對高估值科技股信心動搖。市場認爲,關稅可能推高企業成本,侵蝕利潤率,特別是依賴進口供應鏈的製造業與零售業。

儘管如此,市場並非全然悲觀,部分資金轉向公用事業與醫療保健等防禦型板塊,顯示投資人正尋求避險。第二季,股市可能持續震盪,投資人需密切關注聯準會降息步調與關稅談判進展。若聯準會因通膨壓力放緩降息,市場流動性可能受限,加劇波動。

債市方面,關稅預期推升市場對美元長期地位的擔憂,美債殖利率飆升,10年期公債利率最高攀升至4.5%。然而,伴隨人造衰退的疑慮,市場預計聯準會今年將降息4~5碼。因此,若關稅政策落地後通膨不如預期劇烈,債市可能迎來反彈機會。

轉向臺灣,經濟與股市同樣面臨外部挑戰。臺灣出口高度依賴美國與中國,川普關稅政策可能削弱未來需求,特別是電子產品與半導體。雖然根據財政部最新數據,3月出口495.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但未來數據是否能維持需要持續觀察。

另外,市場也傳出AI伺服器需求放緩的消息,出貨量可能因企業客戶延後資本支出面臨下修風險。臺積電等龍頭企業雖具長期競爭力,但短期內股價可能承壓,電子股整體表現需謹慎看待。加權指數自前波高點最大下跌約27%,反映市場對關稅與需求放緩的擔憂。儘管如此,臺灣經濟並非全無亮點。內需導向的金融與傳產企業展現韌性,特別是具穩定股息政策的標的,表現優於大盤;投資人可考慮將資金配置於這些防禦型標的,以對抗短期不確定性。

展望未來,美臺市場都需應對川普政策的後續影響。美國若能與貿易伙伴達成妥協,關稅衝擊或許不如預期嚴重,股市與債市可能逐步回穩。總體而言,當前市場震盪爲投資人提供了審視風險與機會的窗口。美國市場宜多元分散產業配置,臺灣則可聚焦高股息金融傳產股,穩中求進。面對不確定性,保持耐心與靈活配置,將是致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