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祥專欄-貿易戰緩 市場的修復與隱憂
此消息推動標普500指數當天上漲3.26%,那斯達克100指數更飆升4.02%。臺股也在電子權值股帶動下,站穩兩萬一千點關卡。然而,這波樂觀情緒背後,市場仍潛藏不確定性,投資人需謹慎看待後續走勢。
美股近期表現強勁,特別是科技股與成長型股票,因市場對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緩解的樂觀預期而反彈。然而,關稅並未完全鬆綁,美國對中國商品仍維持30%的基準關稅,且未來可能針對特定產業加徵更高稅率。根據專業法人分析,這些關稅措施預計將在2025年第二、三季逐步影響企業財報,特別是依賴國際貿易供應鏈的生產型企業。
此外,美中貿易戰緩和改變了市場對聯準會降息路徑的預期。原先市場預測2025年降息3碼(75個基點),如今因美中關稅降低,降息幅度預估縮減至2碼(50個基點)。這使得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4.4%以上,較4月末4.17%上漲較多。因此,投資人應關注2025年第二、三季的企業財報與聯準會降息態度,避免過度陷入短期樂觀情緒。
臺股近一週表現亮眼,電子權值股如臺積電等因前期跌幅較深,在貿易戰緩和與美股連動下帶動指數上攻。加權指數走揚逼近22,000點,顯示市場信心回溫。然而,臺幣近期大幅升值,對電子股第二季財報構成雙重壓力。首先,臺幣升值導致出口導向的科技企業毛利率可能下滑;其次,匯兌損失可能侵蝕獲利。
專業法人分析預估,部分電子股後續股價表現可能繼續承壓,投資人應謹慎追高。相較之下,傳產與金融類股在當前環境中展現吸引力。臺幣升值有利於進口導向的傳產企業,降低原物料成本,提升獲利能力。金融類股則受惠於近期多家金控發佈的股利政策,現金股息殖利率具吸引力。投資人可關注具穩定配息的金融股,以及受惠臺幣升值的傳產龍頭。
短線市場情緒樂觀,但投資人應保持審慎。美股與臺股的修復行情受美中貿易戰緩和推動,但關稅措施的長期影響不容忽視。企業財報在第二、三季可能面臨壓力,特別是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產業。聯準會降息預期縮減也意味着市場流動性改善空間有限。
在臺股操作上,電子權值股短期雖有反彈動能,但新臺幣升值帶來的財報風險需密切關注。相對穩健的策略是轉向傳產與金融類股,這些標的在當前環境下具備防禦性與部分題材。總體而言,美中貿易戰緩和爲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但關稅與貨幣政策的後續影響將考驗投資人的應變能力。在樂觀與謹慎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數月中的投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