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澧竣專欄/葡萄酒的呼吸美學
圖/AI生成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一瓶酒的故事,看似從葡萄園與釀酒師開始,但你我與它真正相遇,卻是打開瓶口的那一瞬間。不論是來自軟木塞「啵」的挑逗聲,或是輕輕扭開的旋蓋,也可能出於玻璃的輕響,它是道門,讓香氣、歡樂和記憶同時涌現。封瓶技術是品質的守門員,瓶中酒液的呼吸器,從傳統演變至現代,正悄悄成爲時尚與科技的伸展臺,不管是儀式感與實用性,都各自擁有一片天空。
「天然軟木塞」在羅馬與埃及時期就曾使用過,一度被摒棄千百年,木塞在玻璃瓶標準化後重返榮耀,兩者成了完美好搭檔。軟木塞來自栓皮櫟的樹皮,能成爲現代葡萄酒的標配並非偶然。它的神奇之處在於獨特的微觀結構,每一塊軟木塞都由數百萬個14面體細胞組成,每一立方公分大約有超過4,000萬個這樣的「微型氣囊」,這些細胞的木栓質(Suberin)與木質素(Lignin),賦予極佳的彈性與抗壓能力,別看它是塊木頭,其實空氣佔了天然木塞超過90%的體積,當它被塞進瓶口時,這些氣囊被壓縮,產生強大的回彈力,能緊密地貼合瓶頸,形成一個穩固封口,塑形容易並且防水防熱。
圖/AI生成
軟木塞這種結構能夠讓少許空氣通過,然而「透氧率」(Oxygen Transmission Rate)並非一個固定值,端看每個塞子自然構造而有不同。研究顯示,一瓶由天然軟木塞封瓶的葡萄酒,一年內的氧氣滲入量,大約在落在0.3到4.8毫克之間,這個巨大的波動範圍,像極了釀酒師與愛酒人心中的俄羅斯輪盤,開槍次數多了,總有被擊中的時候,滿懷期待開瓶,卻喝到過快氧化的葡萄酒。而有些軟木塞透氣率極低,可能導致葡萄酒發展過於緩慢。這種不確定性,是天然軟木塞最大的致命傷。
另一個被寫進教科書的夢魘,是葡萄酒人士常聽到的木塞味「TCA」。這種化學物質,全名爲2,4,6-三氯酚甲醚(2,4,6-Trichloroanisole),這個念起來很彆扭的分子,聞起來有難以言喻的溼紙板味,只需極低濃度,就能徹底毀掉一瓶酒。TCA來源相當多,可能來自木塞的原料、運輸或儲存,也可能來自橡木桶內真菌與清潔或消毒用氯化物結合而來,就像潛伏在瓶中的幽靈,隨時準備發動攻擊讓葡萄酒變味。
天然軟木塞製造商沒有坐以待斃,他們將精密工程技術引入AI篩選機制,讓古老產物重生。這些AI視覺檢測系統,俗稱「仿生眼」,以驚人的速度與精準度,掃描每塊軟木塞表面與內部結構,即時辨識出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小裂縫與孔洞,甚至是潛在污染物,這樣能夠提高軟木塞的品質一致性,同時減少TCA與不良品的比例。
軟木塞界的救世主看來是「Diam塞」,雖然它不會彎腰躲子彈,卻徹底顛覆我們對軟木塞的認知,它以「超臨界二氧化碳」技術,將天然軟木中的TCA分子清除,除此之外,Diam仍保有天然軟木塞的透氧特性,就像不畏懼日光的吸血鬼,既保留家族優良血統,更擺脫祖傳的致命弱點。許多注重傳統又害怕TCA的酒莊,現在都紛紛投入了Diam塞的懷抱,這對名貴酒款更爲需要,雖然優質木塞的TCA率已經降到1-2%,但對動輒幾百美金的名釀,Diam塞算是不可或缺的投資。Diam塞也可以精確控制透氧率,釀酒師可以根據酒款的特性與陳年需求,選擇不同透氧率的Diam塞。例如,爲了一瓶需要長期陳年的紅酒,他們可以選擇透氧率極低的Diam 30,它保證在三十年內都能維持穩定的微氧環境,這種可預測性與穩定性,在陳年這回事投入了定心丸。
圖/AI生成
當大家對傳統軟木塞又愛又怕時,澳洲與紐西蘭帶來了「螺旋蓋」革命,它有金屬質的外殼,而與內部酒液接觸的其實是個內襯墊片,這墊片纔是真正決定密封性的關鍵,雖然印象中螺旋蓋是新世界產酒國流行,但最有名的品牌STELVIN其實是傳統葡萄酒國-法國所設計。
墊片通常爲複合塑膠材質,它的透氧率雖然比軟木塞低得多,但仍允許極微量的氧氣滲入,甚至能添加少量金屬元素來阻絕空氣,如Saran Tin墊片就增加了一層極薄的錫層,透氧率幾乎是所有封瓶技術中最低,約爲每天0.00005到0.0005立方公分的氧氣量,這種超低透氧率,最大限度保留了葡萄酒新鮮果香,特別適合那些果味主導的芳香葡萄酒,無須陳年就能享受美好。
這種幾近完美的密封環境,也帶來了另一個挑戰。當酒液在瓶中處於極度缺氧的環境時,一些硫化合物可能因「還原反應」而產生,形成我們所謂的「還原味」,這種氣味聞起來像是熄滅火柴或硫磺的味道,這些味道通常在酒液接觸到空氣後便很快消散,對於想信手捻來就喝一杯的朋友,螺旋蓋無須使用開瓶器,雖然少了點儀式,卻是相當方便的外出好夥伴。
新科技賦予了墊片精準控制「透氧率」的技能,能在沒有TCA的擔憂下兼顧陳年性,多間波爾多酒莊,如身爲列級二級的Château Léoville Poyferré,已經開始實驗這種可控氧氣率在陳年後帶來的葡萄酒風味變化。如果是你,能接受一瓶保證沒有TCA污染的螺旋蓋高級波爾多嗎?
圖/AI生成
另一個充滿美學與實用性的選擇是「玻璃塞」,以Vinolok與Vinoseal兩個品牌最廣爲人知,它是種由玻璃製成的塞子,近瓶口端套上一個特殊設計的塑膠環,如同螺旋蓋有極佳密封性,又可以重複使用,更能用在其他規格相同的葡萄酒瓶。這不僅完全杜絕TCA問題,光滑優雅的外觀更是爲酒瓶增添幾分時尚感,打開玻璃塞時,依舊有類似「啵」的清脆撞擊聲,與軟木塞有異曲同工之妙,充滿儀式感。
舊型「合成塑料塞」質材是石化業產品,雖然形狀類似木塞也沒有TCA問題,卻常有密封效果不佳或彈性差等缺點。新型合成塞加入生物基材質,如甘蔗渣與橄欖核粉末,除了改善這種缺點,還兼顧環保意識,甚至還有將壓縮葡萄皮製成瓶塞的概念產生,讓手上這瓶來自葡萄園的酒越來越「完整」,也是對「零廢棄」和「循環經濟」的終極追求。
圖/AI生成
除了保存,現代瓶塞有越來越多附加功能,已經發展多年的NFC晶片,能夠驗證酒的真僞、年份、以及運輸溫度和經手履歷,協助愛酒人查閱保存狀況,甚至成爲投資轉售的狀況保證書。區塊鏈紀錄甚至讓每瓶酒有「數位身分證」,不過現在僅少數投資等級品項有使用。
每種場合都有各自適合的酒,木塞儀式感與螺旋蓋保鮮能力,都不該是我們決定一款酒美味與否的關鍵,下次好好端詳這些保護了口中佳釀的大功臣吧。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