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架起幹羣連心橋
“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在八閩大地,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黨員幹部向“主動服務”轉變
福建通過制度約束與思想教育雙輪驅動,讓密切聯繫羣衆成爲黨員幹部的習慣和常態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陳弘毅
最近,在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準備辦理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道路運輸證的市民林先生髮現,原先承接這些業務的“交通運輸類窗口”被“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的新窗口取代。
過去,辦理這類事項,需先申請辦理普貨企業經營許可,再辦車輛道路運輸證,共需10個工作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福州瞄準羣衆急難愁盼,進一步優化行政服務系統辦事流程,將這兩種相近業務合二爲一。不到15分鐘,林先生就辦好了所有手續。
這樣的爲民服務新實踐,正在福建各地發生。2025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通知》明確,密切黨羣幹羣關係,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不斷贏得人民羣衆信任擁護,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近日,《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在福建採訪發現,學習教育開展過程中,福建着力推動廣大黨員幹部築牢思想根基,提升爲民服務的自覺;將要求轉化爲行動,確保更近距離、更多時間服務羣衆;建立長效機制,讓密切聯繫羣衆成爲幹部的習慣和常態。
提升爲民服務的自覺
“梗頭溪兩側部分路段道路窄、河邊沒有加裝護欄及路燈,影響自行車、電動車的過往會車,給居民、學生的出行造成了安全隱患。”4月初,寧德市柘榮縣雙城鎮溪坪社區網格員從居民處瞭解到這一情況,立即上報社區。
隨即,溪坪社區兩委成員到現場走訪、實地查看,形成梗頭溪道路修繕里程及初步預算,爭取到資金支持。
4月至今,梗頭溪道路已拓寬狹窄路段110米、修繕護欄110米、加裝路燈30盞,保障居民出行安全。
高效迴應羣衆訴求,讓羣衆切身感受到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是學習教育的題中之義。福建深挖、用好理論和實踐“富礦”,教育引導黨員幹部不斷築牢思想根基。
“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在八閩大地,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黨員幹部向“主動服務”轉變。
比如,作爲“四下基層”發源地,寧德市深入挖掘梳理“廉潔自律12條”的時代背景、邏輯起點和經驗做法,打造特色現場教學點21個;福州精選“福州市黨風廉政警示教育館”“蒼霞人家”生活館等14個市級現場教學示範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沉浸式學習中加深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提升爲民服務自覺性。
福建省柘榮縣雙城鎮溪坪社區網格員與社區民警前往溪坪社區後門溪邊上塔裡坑,瞭解居民生活情況,傳遞社區關懷(資料照片) 袁鑌攝
力促幹羣關係“零距離”
羣衆的想法,只有挨身坐、貼心聊才能聽得到。在龍巖不少社區,都可以看到幹羣“同照一盞燈,同坐一條凳,同圍一張桌”零距離暢談的場景。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福建全省各地各單位積極落實省委《關於深化領導幹部“四下基層”工作切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的意見》,促動黨員領導幹部深入一線傾聽羣衆訴求,用心爲羣衆排憂解難。
加強面對面溝通,更近距離深入羣衆。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南平各級幹部從羣衆“家常話”“牢騷話”中收集意見建議1.04萬條。其中,能在短期內辦結的,通過“民聲黑板”等形式實時向羣衆反饋;一時難以辦結的,納入專門信息平臺,通過新聞報道、通報、公示等公佈整改情況,方便羣衆及時掌握動態。
鼓勵羣衆參與,推動多元共治。作爲省會城市的核心區,福州市鼓樓區35平方公里面積承載了近70萬人口,羣衆對高品質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結合城市治理的痛點難點問題,鼓樓區組織執法觀摩日、城管開放日、垃圾分類體驗周等活動,邀請各界代表、廣大羣衆參與監督,累計吸引1.7萬人次羣衆化身城市體驗官、監督員,聽取收集相關意見建議152條。
精簡“文山會海”,更多時間服務羣衆。莆田梳理形成村級組織依法履行職責事項指導清單,明確除了25項村級可承接事務外,其餘需提供上級明文依據方可執行。爲基層減負的實際舉措,讓黨員幹部有更多時間下沉一線。
“現在,社區幹部必須參加的會議、整理的報表和材料比之前精簡了一大半。我們每天花更多時間迴應羣衆具體訴求,幹羣關係更加緊密。”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東星社區黨委書記陳元國說。
長效築基鞏固“連心橋”
福建通過制度約束與思想教育雙輪驅動,讓密切聯繫羣衆成爲黨員幹部的習慣和常態。
常態化訪民情、解民憂。記者從廈門市委組織部瞭解到,按省委組織部部署,廈門把推動單位黨支部與在職黨員“雙報到”作爲深入開展學習教育、更好服務羣衆的重要抓手,在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搭建黨組織和黨員發揮作用的平臺,確保常態化聯繫、服務轄區羣衆。目前,廈門已有407個市直單位黨支部與小區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6.48萬名在職黨員幹部到小區黨支部報到。
讓羣衆評議工作成效。龍巖市在此前建立的“居民夜談會”制度基礎上,通過“訴求回訪羣衆評、辦理情況晾曬評、述職評議年終評”,解決“幹部服務不主動、訴求辦理不到位”等問題,形成“問題解決—效果反饋—制度固化”工作閉環。
數字平臺爲基層賦能。莆田市數字辦主任唐志芳說,莆田市搭建“全市一張圖”數字平臺,持續開發新功能。比如,通過全面梳理全市範圍內的基層數據,建立覆蓋市、縣區、鎮街、村居四級的數據庫,形成一鎮一檔、一村一檔,變“讓基層報數據”爲“在庫裡取數據”,方便服務羣衆。
“以即將到來的防汛防颱工作爲例,通過數字平臺,基層幹部能隨時掌握水文、氣象、地質等情況。汛前,我們已結合各類數據信息,對全鎮46個重點部位全面巡查和排險。汛中,鎮幹部可隨時掌握颱風、暴雨進程,及時關注重點羣體、突發情況,確保第一時間前往處理。”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黨委書記陳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