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女主播發視頻互罵,法院判互相賠禮道歉

曾經的好友因爲私人恩怨反目,一人在網絡平臺發佈視頻辱罵另一人,另一人得知後沒有及時制止而是以視頻形式影射回去,相關視頻被廣泛傳播,影響十分惡劣。現雙方對簿公堂,互訴對方侵犯名譽權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能否得到法院支持?2月14日,現代快報記者瞭解到,近日,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名譽權糾紛作出終審判決,認爲網絡並非法外之地,公民發表言論應當遵守法律規定,不得違反公序良俗原則,遂判決雙方互相賠禮道歉,並各自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

小茜與小梅(均系化名)系高中同學,二人曾經關係較好,經常一起探討製作發佈網絡視頻、平臺直播技巧等,各自擁有數十萬粉絲。

2024年6月15日,小茜在與小梅直播互動時發生矛盾,雙方不歡而散。小茜在下播後並沒有去找小梅溝通化解矛盾,而是在其擁有23萬粉絲的某網絡平臺發佈一則視頻,稱小梅虐待父親致使父親病重,還說了一些攻擊性的言辭。這一視頻被小茜粉絲大量瀏覽,評論上百條,其中不乏許多批評、辱罵小梅的惡意評論。

小梅在看到這一視頻後十分生氣,但沒有及時去找小茜要求其刪除視頻或者賠禮道歉,而是在自己擁有15萬的某網絡平臺賬號發佈一則視頻,視頻中小梅對一隻母雞說話,言論帶有侮辱性質,視頻配圖裡面附帶了小茜的照片。這一視頻亦被小梅的粉絲大量瀏覽並轉發,引起粉絲後續長時間評論。

後小茜到小梅住處討要說法,雙方發生爭執。民警出警後將雙方帶至派出所處理,告知雙方網絡並非法外之地,如有矛盾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並對雙方進行了法律教育和處罰,雙方保證以後不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

然而兩天後,仍然心存怨氣的小茜在傍晚來到小梅家樓下,以直播的形式再次辱罵小梅。小茜的直播不僅吸引了許多鄰居現場圍觀,直播在線觀看人數更是上千,後因他人舉報而被迫關閉了直播。

2024年7月,小梅將小茜訴至江蘇省啓東市人民法院,主張其侵犯名譽權應當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5萬元。庭審中,小茜提出反訴,表示小梅的視頻影射自己,亦侵犯了其名譽權。

啓東法院經審理認爲,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本案中,小茜在發佈的視頻中談及小梅如何照顧父親的內容,該視頻內容道聽途說,並未真實反映小梅父親的狀況,導致部分粉絲評論留言,存在一定程度的貶損性評價。此外,在經過公安機關的處理後,小茜不僅沒有反思自己的言行,而是進一步以現場辱罵和網絡直播的方式發表侮辱小梅的言論,該行爲被不特定的人羣所知悉,導致小梅的人格受到社會第三人的降低性評價,已經侵犯了小梅的名譽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同時,小梅在得知小茜的侵權行爲後,沒有及時採取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同樣採取發佈視頻的形式進行迴應,相關視頻中雖未點出小茜本人姓名,但是配圖中卻附帶了小茜的照片,足以讓不特定人羣指向小茜,亦侵犯了小茜的名譽權。

綜上,啓東法院認爲雙方的行爲均侵犯了對方的名譽權,使得對方在精神方面受到損害。綜合考慮雙方的侵權行爲、侵權頻率、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因素,認定小茜的侵權行爲更爲嚴重,在判決雙方互相刪除侵權視頻、在各自網絡賬號發佈賠禮道歉視頻的同時,酌情支持小梅的精神損害撫慰金8000元、小茜的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

小茜不服,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南通中院經審理維持了原判。

通訊員 顧建兵 吳振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嚴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