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評丨以“小微提案”爲針腳,做好民生領域的精細繡花
2月25日,成都市政協十六屆三次會議開幕。據報道,成都市政協將加強民生“小微提案”徵集培育,探索與12345熱線聯動,把羣衆集中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轉化爲提案選題線索,推動提案更好地貼近民生、反映民意、凝聚民心,助力成都持續改善民生福祉。
印象中,政協委員的提案多聚焦於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大事、要事,如產業發展、城市規劃建設等宏觀議題。比如,今年成都市政協就將聚焦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國際門戶樞紐推進高水平開放等重點改革任務。
而加強民生“小微提案”徵集培育,則意味着老舊樓房加裝電梯、社區食堂建設、身邊綠地增加、打通某條斷頭路等看似微小、但羣衆又急難愁盼的事也將進入政協委員們的視野。事實上,小和大從來都是辯證的:從全局發展來看,這些事可能確實小,但對老樓裡的老人、社區裡的失能人士、每天通勤都要繞道的市民來說,這些小問題又是他們生活中無法繞過的大問題。
探索與12345熱線聯動,把羣衆集中反映的“急難愁盼”轉化爲提案選題線索,正是將注意力放到了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上——在柴米油鹽、家長裡短的生活場景中捕捉具體的“痛點”,以期通過提案辦理這種具有制度性的力量來尋求有效解決。
如果把一城一地的市民比作一輛車上的乘客,聚焦宏觀和未來的提案,是關注車輛的目的地、速度;而有關民生細節的“小微提案”,則是關注乘客是否繫上安全帶、座椅是否舒適。而且,關注羣衆集中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也讓“以人民爲中心”理念更加具象化。
值得一提的是,與12345熱線聯動,也是一次“數據賦能”實踐。據報道,2024年上半年,成都12345熱線平臺共收到來電來信365萬餘件。梳理這些發生在羣衆身邊的海量線索,大數據呈現的也是城市的民生鏡像。哪些領域問題集中,突出問題的矛盾在哪,各方有怎樣的訴求……通過數據分析,徵集到“貼近民生、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小微提案,也就有了可靠的實現路徑。
關注民生細節的小微提案,像是城市治理中的細密針腳,注重的是市民的獲得感,而當城市的這些“針腳”不斷疊加,市民的小確幸不斷積累,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和溫度也就落到了實處。
紅星新聞評論員 李秀明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