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言|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建議進一步擴大巨災保險試點範圍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巨災保險是對因發生地震、颶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通過巨災保險制度來分散。近年來,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頻發,巨災保險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獲悉,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601601.SH)戰略研究中心(ESG辦公室)主任周燕芳帶來了《關於加快推進巨災保險發展 提升國家應急管理能力》的建議。

“當前我國的巨災保險體系仍存在保障缺口大、缺乏配套財政政策、數據支撐薄弱等問題,建議通過擴大試點範圍、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建立數據共享等措施,充分發揮巨災保險在我國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國家災害韌性。”周燕芳對記者表示。

巨災風險保障缺口仍較大

2024年3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保障範圍 進一步完善巨災保險制度的通知》,將颱風、洪水、強降雨、滑坡等常見自然災害納入保障範圍,實現基本保險金額翻倍。

近年來,保險公司根據各地災害特點和巨災風險管理需求,創新推出多種巨災保險方案。深圳試點多災種保險,涵蓋暴風、洪水等15種災害;四川推行住宅地震巨災保險試點,建立多層次保障體系;廣東實施巨災指數保險,以降雨量、颱風等級爲賠付依據,簡化理賠流程;河北、湖北推出覆蓋住宅、財產和人身傷亡的綜合性巨災保險,標誌着試點工作取得新突破。

金融監管總局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巨災保險共同體爲全國6439萬戶次居民提供了22.36萬億元巨災風險保障。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再次強調要積極發揮商業保險作用,健全保險體系,發展巨災保險。

周燕芳對記者表示:“當下,我國現有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導,在災害發生時組織和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救援。一方面,這種模式對政府依賴度過高,災害發生造成的鉅額損失需要政府進行兜底,影響財政穩定性;另一方面,傳統模式往往更側重於災後救助環節,在災前風險防範投入不足,抗災減災能力有限。”

周燕芳進一步認爲,從全球平均水平看,重大災害事故的損失中,40%左右由保險業承擔,而我國這一比例僅在10%左右。政策層面,我國建立了城鄉居民住宅巨災保險制度,但保險標的相對單一,保險責任範圍相對較窄。

在財政政策支持方面,周燕芳表示,目前政府普遍將巨災保險保費或補貼資金視爲一般財政支出項目,按年度進行資金使用效益的績效考覈。但這種考覈方式與巨災事件所具有的低頻高損特性不匹配,無法有效評估巨災保險財政投入的長期效益。對保險公司而言,在災害高發地區開展巨災保險業務往往面臨較高的虧損風險和壓力,因此承保積極性受到影響。

“我國不同省市建立的綜合性巨災保險承保水平也呈現明顯差異,巨災保險試點主要集中在廣東、四川等巨災風險集中的少數南方省市,整體覆蓋度不足30%,導致部分地區在災害發生後缺乏足夠的經濟保障,影響了災後重建的速度和效果。從實際巨災保險運作來看,巨災發生的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可能承擔的鉅額賠付責任,影響保險公司承保的積極性。同時,由於對政府救助存在依賴心理,普通羣衆缺乏對風險的自主管理意識,主動購買相關保險的意願較弱,進一步加劇了巨災風險保障覆蓋不足的問題。”周燕芳表示。

進一步擴大巨災保險試點

低頻高損的風險特點,導致巨災保險更像是一種準公共產品。如何形成覆蓋廣泛、保障合理、區域平衡、可持續的巨災保險保障體系?

對此,周燕芳建議,由國務院牽頭,組織金融監管總局、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等相關部門,明確職責分工,形成擴大巨災保險試點的工作方案。擴大巨災保險覆蓋面,針對地震、颱風、洪澇等災害高發地區探索實施“強制性基礎保障+商業巨災保險補充”方案,同時支持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巨災保險工作,縮小區域間的保障水平差距。推廣巨災指數保險等創新型巨災保障模式,強化災前風險評估與預警、災中應急響應與救助、災後理賠與恢復等全流程管理,提升國家應急管理能力。

同時,周燕芳建議,爲保障巨災保險健康穩定發展,建議研究出臺巨災保險相關財政支持和配套政策。

“一是把巨災風險管理納入財政預算考量範圍,建立適合巨災保險的中長期績效考覈機制。二是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對保險公司經營巨災保險業務給予稅收減免,提高保險公司積極性。三是對投保人進行保費補貼,例如四川巨災保險實施方案明確投保人承擔40%保費支出,剩餘60%由各級政府財政承擔,以此提升居民投保積極性。”周燕芳說。

此外,她還建議,構建減災防災大數據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涵蓋自然地理、社會經濟、歷史災情、保險賠付等多維信息的巨災風險數據庫,推動應急管理、生態環境、水利、氣象、地震、自然資源、農業、住建等政府部門爲數據庫提供關鍵數據支撐。推動地震、颱風、洪澇等災害風險基礎研究,鼓勵保險公司、高校、研究機構、專業機構合作研發優化巨災模型,爲巨災風險評估和巨災保險精算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李暉 審覈:何莎莎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