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報告解讀: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將從這幾方面入手

作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房地產市場的穩定頗爲重要。

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以200多字的篇幅論及房地產業,再次強調“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並提到“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業內認爲,這一表述顯示出政府對“止跌回穩”目標的堅定,要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供求關係平衡。

在2025年的房地產工作方面,報告首先提及,“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億翰智庫認爲,要保障居民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釋放,包括限購、限貸(首付比)、限售、公積金貸款、利率等各項限制類政策還有調整的空間,核心城市各類限制性政策的放開值得期待。同時,目前存量房貸利率仍有繼續下調的空間。

年輕人、新市民的剛需,老市民的改善,是當前住房結構性需求的生力軍。在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看來,住房本身就是重要的消費場景,在房地產迴歸居住屬性的當下,更需要重視對住房消費的有序提振,一方面通過政策優化,包括各類行政性限購、增加購房各類補貼等手段來強化需求;另一方面通過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可以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

“作爲大宗消費,2025年房地產會被重點支持。”張波預計,今年將重點促進改善型需求和保障性住房,並通過舊改、城中村改造等擴大消費場景,達到更深層提振的效果。在同步完善保障房體系的同時,會進一步打開商品房領域市場化調控的政策空間,推動商品房更好向高品質方向發展,更好滿足中高端改善性需求。

此外,億翰智庫提及,報告中採用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等強有力的表態,可見穩增長、穩預期的決心。2025年或能期待進一步的降準降息,新房貸款利率和存量房貸利率或能進一步下調,以減輕居民購房負擔,激發居民購房意願。

在供給側,收購存量土地、商品房,一直被業內認爲是去庫存、推動供需平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此次報告在這方面給出了更明確的指引,明確要“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目前各地土地庫存比較大,去化週期長,這是制約房地產價格穩定、止跌回穩的關鍵因素之一。報告提出,合理控制新增供地,意味着短期內要控制供地,緩解供求矛盾,引導市場預期。“消化了存量,緩解了供求關係,企業手上的地盤活了,才能謀求發展。”

業內認爲,2025年將是“收儲大年”。張波表示,爲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本次報告充分強調了“收儲”的重要性,並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4.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5000億元,重點用於投資建設、土地收儲和收購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同時,報告強調因地制宜和地方主導,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可以通過商品房收儲落實,更好調整商品房供給節奏,並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

李宇嘉也認爲,此次明確主體、用途、價格地方可以自主,意味着2025年存量房收購將加速,這對於解決庫存去化、穩定房屋價格,進而穩定市場預期,實現止跌回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預計,在收購主體方面,各地可能會從目前各地人才安居集團爲主的國企,向民企、實體企業等擴展,如製造業企業收購房源作爲員工宿舍等。從價格層面看,各地定價權會更加靈活,既要考慮到房屋本身的屬性、企業資金狀況,同時也要考慮到政府收儲的資金情況等。

在用途方面,一些地方兩會都提及了用途的增加和調整。如鄭州此前提及存量商品房用作文旅項目,海南也提及用作康養項目等,即從保障房的用途豐富成其他新的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好房子”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完善標準規範,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業內認爲,這將進一步引導鼓勵支持“好房子”建設,樹立行業標杆。

此外,報告還強調,“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張波認爲,報告中多次提及行業風險問題,並強調了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和“保交房”工作。2025年依然是行業去風險的重要年份,通過白名單項目融資,推動房企轉向合規融資和精細化運營,促進房地產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過渡。通過整合地方治理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效率、盤活土地存量資產,構建了“人、錢、地”協同發力的政策框架。其核心價值在於以項目爲單元化解風險,壓實各方責任,既保障購房者權益,也爲房地產行業轉型提供製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