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解讀丨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釋放了什麼信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導、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認爲,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內容,體現了政策的延續性,也貫徹了以人爲本的原則,他提倡對國家的房地產政策要有耐心和信心。
“報告中房地產相關內容是近幾年政策的延續”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因城施策調減限制性措施,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產用地供應。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方面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範圍。發揮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作用,繼續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範房企債務違約風險。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去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以近年少見的篇幅整段提及房地產相關內容,包括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支持城鄉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等。
這些內容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高度契合。“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內容體現了我國房地產政策的延續性。報告中的內容基本是我們已經在做的事情,比如調減限制性措施、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等,我覺得這是對近幾年,或者說至少是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政策的延續。”樓建波表示,“報告中沒有特別新的政策恰恰說明,當下的房地產政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改造城中村、危舊房,建設“好房子”,強調以人爲本
樓建波認爲,以人爲本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內容的關鍵指向。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意味着要將舊房子、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或者通過合理方式讓原來住在城中村、危舊房的人能住進“好房子”。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適應人民羣衆高品質居住需要,推動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客觀上,這些都能提升人民羣衆的居住品質、讓大家住上‘好房子’,這說明房地產政策是貫徹以人爲本的原則的。”樓建波說。
同時,樓建波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在發展中呈現出較強的區域性特徵,不同地區差異較大,報告中再次提到要因城施策、收購存量商品房時給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權,有助於提高調控的靈活性和精準性。“這和將保障性住房的主體責任放到地方政府的意思是一致的,有助於地方人民羣衆實現住有所居。”
樓建波還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的內容是強調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從供需關係來看,需求端提到了減少限制性措施、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供給端一方面合理控制新增用地,另一方面還要消化存量,這說明我們希望通過調節供需促進止跌回穩,是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的。”
“我一直提倡對政策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要給政策一段時間去逐漸發揮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產的內容是對現行政策的延續,也是基於人民羣衆的利益的考慮。”樓建波說。
新京報記者 葉紅梅
編輯 張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