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多年虧損後,太力科技終於要IPO了!
太力科技終於要IPO了。
太力科技證明,只要別的企業都撤材料了,只要自己堅決不撤,那麼機會就屬於最能扛的人。
2023年8月,太力科技通過了上市委會議審覈;在苦等18個月之後,2025年2月12日,太力科技創業板IPO提交註冊。
從遞交招股說明書到提交註冊,太力科技苦等了兩年之久!
儘管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是,並不代表這家公司就不存在爭議,不代表這家公司能禁得住市場的檢驗。
1.經營業績勉強符合創業板的“硬性要求”。
2020年和2021年,太力科技扣非淨利潤分別爲7167.84萬元和4080.08萬元,符合創業板對上市公司業績的“硬性要求”,但是,2024年修訂版提高了上市的業績門檻,其中明確要求“累計淨利潤不得低於1億元,且最近一年淨利潤不得低於6000萬元。”
儘管說,2023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爲8075.67萬元,也達到了修訂後的要求,但給人的感覺似乎是踩着線達標,一旦公司業績出現下滑的話,可能就不夠上市標準了。
當然,只要能成功上市,哪怕業績倒退回去,也沒啥關係。
2.對業績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業績大幅波動。
2024年,太力科技營業收入10.2億元,同比增長22.07%,同期淨利潤8813.4萬元,僅同比增長3.71%,被質疑增收不增利。
咱們可以拉長週期看。
2019年至2024年,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爲3283.72萬元、7338.37萬元、4284.85萬元、5883.5萬元、8495.77萬元和8813.4萬元。其中。2021年,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超40%。
也就是說,2020年至今,業績增長並不明顯。
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就是2019年至今,太力科技都沒有進行過現金分紅。而這,跟此前公司連續虧損有關。
2013年-2018年,公司曾連續6年虧損;截至2019年底,累計未分配利潤接近-1億元。
也就是說,公司前腳剛一扭虧,後腳就將IPO提上了日程。
正如公司自己說的“行業競爭激烈、銷售驅動傳統且效率不足,導致銷售費用高企”,再聯想到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市場的謹慎並非沒有原因。
3.“科技含量”不足,自詡是高新技術企業,但其實是一家消費公司,且研發費用率低。
在招股說明書中,太力科技稱自己是高新技術企業,但是,真實情況可能存在疑問。
2021年-2023年,公司的研發費用分別爲1878.68萬元、2124.43萬元和2824.85萬元,累計金額是6828萬元,勉強達到“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金額不低於5000萬元”的標準。
如果單看研發費用率的話,僅爲3%左右,無論是從絕對金額還是百分比來看,都顯得含金量不足。
事實上,公司的主要產品是收納袋、收納箱、食品保鮮袋、掛鉤等產品,屬於家居收納用品製造商,或者更像是一家消費公司。
截至2023年底,太力科技的研發人員爲122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終於超過了10%,但是,從學歷結構來看,大專及大專以下的佔比超過了50%,進一步加劇對公司科技熟悉的爭議。
4.太力科技所處的領域競爭非常激烈。
太力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在50%以上甚至接近60%,不僅遠遠領先於同行公司,而且放眼整個消費行業乃至科技行業,也都遙遙領先。
結合收納袋、收納箱的主營產品,太力科技的毛利率如此之高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當然,也可能跟公司“遙遙領先”的銷售費用率有關,達到了30%以上,銷售費用是研發費用的十倍以上,導致公司淨利潤率不足10%。
於是問題就來了,假設毛利率屬實的話,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太力科技究竟該如何確保溢價?如何實現不斷漲價?
總結:
作爲一家連續多年虧損的公司,剛扭虧就想着趕緊上市,這裡面存不存在蹊蹺?財務數據的背後,究竟是公司扭虧後纔想上市,還是因爲想上市才盈利?
到目前爲止,太力科技還沒有實施過任何分紅,大家覺得,等到上市之後,情況會如何?公司業績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