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兌現AI紅利:營收創新高,華爾街正在重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聯想可能是兌現AI價值最明顯的公司之一。

8月14日,聯想集團發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2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當季營收同比增長22%至1362億元,創第一財季歷史新高;非香港財務報告準則下淨利潤同比增長22%,達28.16億元,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計算則實現翻番,達到36.6億元;所有業務以及大區均實現雙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全球範圍內AI產業正在步入“價值兌現期”,微軟的AI技術推動多個業務實現突破性增長,Meta的AI顯著提升了其核心廣告業務。

聯想則是東方AI價值兌現的代表,三大主營業務集團都把握住了AI帶來的結構性增長機遇:IDG智能設備業務集團實現營收973億元,同比增長17.8%,其中PC業務創下15個季度以來最快增速;ISG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營收實現35.8%的增長;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收入增長19.8%至163億元,運營利潤率達到22.2%。

"我們已經非常明確混合式AI戰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對記者表示:"集團在AI大戰略下推進業務,這個戰略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各個業務的轉型和加速增長。"這一戰略定位使聯想在AI普惠化浪潮中佔據了獨特生態位。

所謂混合式AI,是指以終端設備爲入口,通過私有云和公共雲、個人和企業解決方案無縫、安全的混合架構,構建覆蓋個人與企業場景的AI生態。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鄭孝明告訴記者,混合式AI面向的市場空間非常大。“從PC設備到企業級的服務器、儲存市場,都是聯想的機會,包括服務,市場的機會是巨大的。”

也就是說,聯想的AI戰略裡包括硬件終端、AI產業鏈設備、AI服務解決方案等。

在AI的推動下,AI PC已經佔到聯想個人電腦總出貨量的30%以上,推動IDG實現近千億營收,同比增長18%。搭載“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的AI PC產品,強化了端側推理、高能效與隱私保護等差異化優勢。“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的WAU(每週活躍用戶比例)平均值達到40%。

同樣受AI帶動,報告期內,聯想集團ISG營收增長35.8%,其中AI基礎設施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5%,液冷技術方案營收同比增長了30%。聯想正在構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廠,開發智能體平臺,以推進聯想混合式人工智能優勢集的全面落地。

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持續推進,推升了全球IT服務市場。聯想SSG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製造業和供應鏈領域表現尤其突出。

除了業績數字的變化,AI還改變了聯想的營收結構。

得益於多元化增長引擎持續加速,聯想集團本財季非PC業務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至47%,驅動其增長結構更均衡。

據鄭孝明透露,近期華爾街對聯想的PE估值已經在拉高。“聯想的AI戰略、AI含量和供應鏈能力是非常受分析師關注的。”

業績溝通會上,楊元慶也特別提到了關稅沒有對聯想的業績造成大的衝擊和影響。“很大程度在於我們建立了獨特的業務模式。”他進一步說明,聯想在全球建立了ODM+端到端運營模式,沒有把所有生產製造都外包,自主製造保證了成本的競爭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具體來看,聯想在十幾個國家建立了33個製造基地,“全球資源、本地交付”成爲聯想抵禦風險的“護城河”。

楊元慶特別強調,中國始終是製造的“大本營”,製造成本優於其他任何地方,一臺PC的製造成本比全球其他製造基地大概低15美元。他說,“中國+N”的模式會讓聯想保持持久競爭力。